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茶具按材質可分為瓷器、紫砂茶具、金屬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玻璃茶具、玉質茶具、果殼茶具等。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瓷器茶具:

瓷器以瓷土為胎料,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比陶土的含鐵量低。燒成溫度比陶土高,大約為1200度左右。胎體堅固緻密,表面光潔,薄者可呈半透明狀,斷面不吸水,敲擊時有清脆的金屬聲音。

瓷茶具的品種很多,主要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所產茶具有壺、杯、盅、碗、盞、匙等。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紫砂茶具:

以陶土為材料,含鐵量高,被稱作“泥中泥,巖中巖”。質性特殊的紫砂陶土,質地細膩,且顏色鮮豔,紫砂泥主要有紫泥、綠泥和紅泥3種,由於泥料的配比不同,還可以得到硃砂紫、栗色、海棠紅等,故而砂泥也稱“五色土”。

紫砂器成陶火溫在1000-1200度,質地緻密,既不滲漏,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顆粒狀的變化,表現出一種砂質效果,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能吸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緩慢不致燙手,即使冷熱驟變,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壺泡茶,香味醇和保溫性好無熟湯味,能保茶真髓,一般用來泡烏龍茶、鐵觀音等半發酵茶最能展現茶味特色。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金屬茶具:

用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製作的茶具,屬我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常見的金屬茶具有金銀茶具、錫茶具、銅茶具等。

自秦漢至六朝,茶葉作為飲料已漸成風尚,茶具也逐漸從與其他飲具共享中分離出來。大約到南北朝時,我國出現了包括飲茶器皿在內的金屬器具。到隋唐時,金屬器具的製作達到高峰,但從宋代開始,古人對金屬茶具褒貶不一。元代以後,特別是從明代開始,隨著茶類的創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製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明代的張謙德就把金銀茶具列為次等,把銅、錫茶具列為下等。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漆器茶具:

以竹木或它物雕制,並經塗漆的飲茶用具。所使用的漆採割自天然漆樹,對液汁進行煉製並摻進所需色料而製成的。

漆器茶具質輕且堅,散熱緩慢,除有實用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常為鑑賞家所收藏,因此,人們多鈄漆器茶具作為工藝品陳設於客廳、書房,成為居室裝點的一部分。漆器茶具現在主產於福建福州一帶,所生產的漆器茶具絢麗多姿,有茶壺、茶盤等,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嵌白銀”等品種,特別是創造了豔如紅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後更加豔麗動人。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竹木茶具:

是指用竹或木製成的茶具,採取車、雕、琢、削、編等工藝,將竹木製成茶具。多製成茶罐、茶則、茶海、茶篩、茶盒、碗、滌方等。

另外,還有竹編茶具,由內胎和外套組成,內胎多為陶瓷類飲茶器具,外套精選竹子,經劈、啟、揉、勻等多道工序,製成粗細如髮的柔軟竹絲,經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內胎形狀、大小編強嵌合,使之成為整體如一的茶具。這種茶具不但色調和諧,美觀大方,而且能保護內胎,減少損壞;同時,泡茶後不易燙手,並富含藝術欣賞價值,往往用作饋贈禮品。主要品種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壺、茶盤等,多為成套製作,主要產於竹木之鄉,遍佈全國。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玻璃茶具:

顧名思義,就是用玻璃製成的茶具。按其加工分類,可分為價廉物美的普通澆鑄的玻璃茶具和人價昂華麗的刻花茶具(俗稱水晶玻璃)兩種。玻璃茶具大多為杯、盤、瓶、水盂等製品,由於玻璃茶具透明,因此用玻璃茶具沖泡龍井、碧螺春等綠茶,杯中輕霧縹緲,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槍交錯,上下浮沉,賞心悅目,別有風趣。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玉質茶具:

是指用於玉石雕製成的飲茶用具。玉質茶具的原料玉石包括真玉(軟玉和硬玉)、綠松石、瑪瑙、水晶、孔雀石、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多製成壺、罐、杯、盞、盅、蓋碗等。

茶具是如何分類的,不同茶具都有什麼特點?

果殼茶具:

是指用果殼製成的茶具,工藝以雕琢為主,使用葫蘆、椰子等硬質果殼加工而成。可製成水瓢、貯茶盒等。如陸羽《茶經》就提到用葫蘆製成瓢,一直沿用到現在,葫蘆水瓢在中國廣大農村還時常有見,水瓢主產於北方,椰殼茶具主產於海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