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7000年前,仰韶文化如旭日東昇,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蔓延整個中原大地。7000年前,仰韶先民們製作陶器、建造房屋、釀製美酒。他們用圖案記錄信仰,幾何紋、人面魚紋、鳥紋、日紋……他們用陶器盛滿美酒,小口尖底瓶、魚紋葫蘆瓶……

中原大地是文化的搖籃,孕育了仰韶文化。而遍及中原的文化遺址,是仰韶文化散落在其中的文化片段。跟著仰韶看中原,將遍及河南十八地市的星火遺址連線起來,找尋中原文化的根脈。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大河村遺址,因其出土的彩陶上繪製有獨特神秘的星象紋樣而被稱為“星空下的村落”。

位於鄭州東北郊大河村遺址,是一處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其中仰韶文化遺蹟、遺物最為豐富,涵蓋了仰韶文化從產生、發展到衰落的全過程。從1964年被發現,1972年首次挖掘以來,迄今為止,已經進行了26次考古發掘,發掘出的文物以仰韶文化彩陶最具特色,數量最多,圖案最為豐富。其中彩陶雙連壺、白衣彩陶盆更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藝術珍品。

1、

之用——生死之交一壺酒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5000多年前的大河村先民,製陶器,以盛酒。

1972年,大河村遺址出土了一件造型古樸、構圖簡潔的文物——

彩陶雙連壺

。造型上,彩陶雙連壺由兩個體型完全相同的陶壺並列而成,口徑6。4cm,高20cm,腹部相連,中間有一小孔,使其既連為一體又彼此獨立。圖案方面,紅衣黑彩,圖案為平行線紋,左壺繪15條,平行線之間填以三條短直線組成的紋飾;右壺繪14條,平行線之間填以三條斜直線組成的紋飾。根據專家考證,此壺乃禮儀用具,為聚落結盟或重大禮儀活動時部落首領、長者對飲的酒具。壺體相同,有平等之意;壺體相連,有相親之意;圖案同中有異,則有求同存異之意。據說,炎黃二帝結盟之時,就是用雙連壺共飲,化干戈為玉帛,締結盟約。彩陶雙連壺,是唯一單件國寶酒器。所謂,壺中日月長。酒,幾乎貫穿了每一箇中國人的一生。出生有滿月酒,舉辦婚禮叫喝喜酒,舉行喪禮叫白事酒。酒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大河村仰韶文化晚期房屋建築F2內一個彩陶罐中發現了炭化糧食,據鑑定,此當為高粱。高粱易於發酵,是不可或缺的釀酒原料。在生產力不發達的仰韶時代,酒是異常珍貴的,糧食產出少,酒的產量就少,因此酒常常是作為祭祀典禮上敬獻天地自然的供品。而大河村的先民,製作了專門的陶器來供重大場合與族人、外族人交好,一方面說明當時生產力有所提高,有富餘的糧食以供釀酒所需,另一方面,更展現了古人探索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願望。同喝一壺酒,頗有後人“歃血為盟”的莊重與豪情,更有“生死之交一壺酒”的氣概!

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似乎是一脈相稱的,對友人的拳拳情誼,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不在話裡,都在一杯酒裡了。一杯不夠,那就兩杯!

02、

陶之色——大器晚成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5000多年前的大河村先民,製陶器,繪五彩。

大河村遺址大面積陶器作坊區的發現,以及不斷出土的諸多陶器,印證了大河村持續2000多年不間斷的發達製陶業。而有這麼一件陶器,不僅燒製得晚,而且出土也晚。2016年,考古人員在一次意外挖掘中發現了一件珍寶,甫一問世,便奪走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這就是被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定為鎮館之寶的

白衣彩陶盆

白衣彩陶盆,器形之碩大,造型之典雅,色彩之絢麗,在同時期同類陶器中實屬罕見。器形上,泥質紅陶,通體施以大面積白釉,高15。2釐米,底徑12。5釐米,口徑45。7釐米。造型上,圓唇,鼓腹,上腹微鼓,下腹急收。

色彩上,口沿處白色為底,紅彩直線紋、紅彩圓點紋、黑彩弧線紋組成八組對稱圖案,腹部同樣白色為底,圖案略有不同,以黑彩月亮紋、黑彩圓點紋、紅彩圓點紋、紅彩直線紋、紅彩弧線紋組成四組對稱圖案。紅、白、黑三色巧妙搭配,顏色明暗有別、對比強烈。紋樣簡單大氣,恣肆灑脫,匠心獨運。尤其是黑白互襯,衝擊力強,引人注目。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當紅色與黑色相遇,奢華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直到今天,設計師們仍能從白衣彩陶盆的色彩搭配、圖案組合中汲取時尚靈感,將之用於服裝配飾或器皿中。

黑與白,不單是簡單樸素的搭配,更傳達著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

《老子》曾說,“知其白,守其黑,是為天下式。”

知白守黑,白有光明之意,黑有默然如無所見之意,該詞被後人引申為知是非對錯,但保持低調,不強出風頭,謙遜做事。

據考證,白衣彩陶盆應當出自仰韶時代晚期,為仰韶文化三期代表性陶器。

可以想見,此時的大河村先民對色彩的應用已從最初的裝飾為主過渡到對生活思考的提煉。簡單的紅、黑、白三色,裝點著隨性又嚴謹的圖案,展現出一種源自生活,又超脫於生活的人生哲理。

03、

陶之信——征途是“星辰大海”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5000多年前的大河村先民,製陶器,記農時。

迄今為止,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彩陶上繪有30多種不同的圖案,包括幾何圖案、植物圖案、天文圖案等。這些紋樣源於古時人們對於世界的觀察。

這些圖案的繪製常常採用圓形對稱佈局,呈現二、三、六等分的等分法,並且無論圖案的形狀大小,基本上都遵循花瓣歸心的原則,表達出對稱與均衡的形式美法則。構圖鬆緊有度,疏密相間,體現了當時初步形成的藝術審美觀念。

圖案不僅傳遞著審美觀念,更是內心信仰的外在顯現。

大河村先民透過觀察太陽、月亮、星體的執行和變化,在絢麗的彩陶上,細緻地描繪出太陽紋、月亮紋、日暈紋、彗星紋、星座紋等星象圖案——這是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比殷商甲骨文上的記載早2000年左右。

這些神秘莫測又匠心獨運的星象圖案以幾何紋樣變形、組合進行表達,如太陽紋由圓點紋以及直線紋組成,向四周發散的直線代表日光,月亮紋則是一道流暢的弧線紋,為尋常所見的彎月。這些星象紋樣表達了古時人們對於自然宇宙的探索與敬畏之心。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鄭州大河村遺址:一群人·一陶壺·一片星空

先民們渴望認識自然,利用自然規律。在沒有曆法的當時,大河村先民們只能透過對日月星辰的長期觀察來逐漸掌握農業的耕作規律,他們透過種種天象和自然現象相對應,不斷地證明和總結,發現了一些天文現象的規律,隨後漸漸演變成原始的天文曆法。先民們按照自己對天文現象的理解,將這些天文圖案精細地繪製在陶器器表,以此來記錄和判斷所處的時節,進行農業和其他活動。

星象紋樣是大河村遺址彩陶紋樣中最具特色的一類紋樣

,為我們研究古代天文曆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而且它也進一步說明,遠古時代我國是一個在世界上農業高度發達的文明國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