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陶罐介紹與價值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及技術條件,制約著不同時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產生、發展、演變和消失的歷史,則為古陶器的鑑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例如,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漢代鬲則無影無蹤。陶鼎和陶鍾等仿銅陶器,流行於戰國和兩漢,到魏晉以後就徹底絕跡了。

又如仰韶文化多見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龍山文化恰恰與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圓底的盆、缽極為少見。除了掌握每個時代器型產生、發展、演變、消亡的歷史和地區特有的器型外,還要對每件陶器的口沿、腹部、肩部、頸部、底部和柄、耳、系、流、足、鈕、鋬、鼻等細部特徵進行仔細對比研究。掌握了器型,再結合胎質、花紋、款識、製作工藝方面的特徵進行鑑定,在斷代和辨偽時就不致失之千里。因此,形成準確的器型概念,善於體察個時代器型的不同風貌非常重要。

陶器上的紋飾、圖案花紋,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與瓷器、玉器、古硯上的紋飾一樣,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情趣,都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特點,都可以成為我們鑑定陶器時的參考因素。如商代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圖案花紋上都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商代早期陶器多見細繩紋,少見饕餮紋;中期則饕餮紋十分盛行;晚期饕餮紋非常罕見,繩紋又重新興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西周早期的繩紋與商代晚期不同,成組的豎形粗繩紋增多;中期除了繩紋外,又出現了瓦紋(即凹溝紋);晚期素面增多,繩紋較粗,且模糊不清。

清朝中國瓷器可謂登峰造極,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

漢代陶罐介紹與價值

漢代陶罐

明代是我國瓷罐史上的鼎盛時期,由於“罐”與“官”諧音,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瓶、尊,成了興旺門庭的吉祥物。它們的用途與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並取代瓶,成為人們居家擺設的重要物品。目前市場上收藏家收藏物件都是以陶罐之類為主,而陶罐價值也愈加攀升,陶罐因乃是我國重要的古文物研究物件,陶罐本身就代表著其所在時代的文化、歷史、生活等資訊。不僅值得研究,更是觀賞收藏之極品。

漢代陶罐介紹與價值

漢代陶罐

目前市場上收藏家收藏物件都是以陶罐之類為主,而陶罐價值也愈加攀升,陶罐因乃是我國重要的古文物研究物件,陶罐本身就代表著其所在時代的文化、歷史、生活等資訊。不僅值得研究,更是觀賞收藏之極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