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青團,把春光吃進肚子!

青團,是這個節氣裡好吃的時令美食了,具有一定的儀式感。

作為“乾隆第一吃貨”的袁枚,為今人所推崇者,大約就剩下薄薄一冊《隨園食單》了。他在書中記錄了乾隆盛世的坊間吃食,在顯示了某種生活品位的同時也暴露了他吃白食的事實。但這是一本屬於硯池餘墨的隨筆集,寫起來比較隨意。比如寫到青團,隨園老人是這麼說的:“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

艾草青團,把春光吃進肚子!

青草的汁液有很重的苦澀味。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農村也沒人去啃青草,頂多剝張樹皮嚼巴嚼巴。所以這裡說的青草汁是以訛傳訛。其實,青團用的“青”應該從艾葉而來,而今大多是從麥青來的。

艾草青團,把春光吃進肚子!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

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

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

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而更多被人用當作春遊小吃。

艾草青團,把春光吃進肚子!

青團咬起來軟軟糯糯的

表皮有淡淡的艾草清香

雖然表皮甜味不足

但跟中間的餡一起吃

味道恰到好處

並且可鹹可甜

也不用怕它涼了不好吃

艾草青團,把春光吃進肚子!

話說回來,從古至今,製作青團需要具備3樣原料:青汁,包團和內餡。其中青汁的製作尤為關鍵,一般來講,做青汁的原料有這麼三種:艾草、漿麥草和鼠麴[qū]草。

現在一般商店裡賣的青團,基本都是用漿麥草取代艾草製作的青汁。一來,艾草並不是天天都有,產量也上不去,而漿麥草有一定規模的種植量,供應無憂;二則艾草製作的青汁如若操作不善,苦味很重,而漿麥草製作的青汁自然有股微微的甜味,對那些不曾嘗過青團的人來說,是比較能接受的;再者,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麥青青綠可愛,散發光澤,艾青不僅顏色稍遜,還可能有葉子殘渣出現,自然就被比下去了。

艾草青團,把春光吃進肚子!

所以珍惜春天的艾草青團,以當季野生無汙染的艾青及多年經驗的老師傅手工親製作為賣點。也是為了針對“大舉入侵“的“現代麥青青團”的一種對傳統的保護和傳承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