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唐詩宋詞”後世之人都是耳熟能詳,脫口而出。似乎唐宋以後,中國傳統詩詞便沉寂沒落,也沒有李白、杜甫、蘇軾這樣的天縱之才。其實,明朝數百年的國祚,如何沒有驚才絕豔之輩,只是時代環境的拘囿,沒有孕育詩詞環境的土壤罷了。

明朝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徐渭,若生在唐、宋兩朝,說不定也能創作許多千古流傳的詩詞作品。像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絲毫不遜色那些一流的宋詞。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解縉曾寫過一首諷刺詩,初讀不禁發笑,再讀令人唏噓。

《感詠詩》

水旱年來稻不收,至今煮粥未曾稠。

人言箸插東西倒,我道匙挑前後流。

捧出堂前風起浪,將來庭下月沉鉤。

晨間不用青銅鏡,眉目分明在裡頭。

這首詩,寫的就是粥。詩的首聯,感嘆連年的大旱,導致稻穀等糧食欠收。解縉雖然官至高位,但兩袖清風、清正廉潔,所以他與老百姓一樣,喝粥度日。而且受災荒影響,解縉喝的粥,也從來都是稀的,未曾濃稠過。

據說古代賑災施粥,濃稠的標準,就是在粥中插上筷子,筷子不倒才算合格。解縉喝的粥,別說插筷子了,便是用勺子舀都舀不住,稍微晃動一些,粥則前後留下。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端著乘粥的碗到堂門口,穿堂風一過,碗中像是江湖掀起了波浪。將碗端著來到庭院中,碗中倒映著一鉤彎月。

早晨起來,根本不用照青銅鏡,只要早餐的時候,看看碗中的粥,眉目便清晰的映在其中了,比青銅鏡照得還要清晰。

這首七律的意思非常簡單,沒有什麼典故和晦澀生僻的字詞,即使是古代不識字的普通百姓,也能明白此詩在說什麼,全詩也只說明瞭一個主題:粥稀。而且“前後流”、“風起浪”、“月沉鉤”這些誇張的形容,讓詩文極具幽默性。

整首詩看起來像是無聊打趣,但背後諷刺了很多官員,面對連年的災荒不作為,任由百姓喝稀粥度日。另外,此詩還反映瞭解縉的清廉,對百姓的關心,以及敢揭露底層百姓的生活現狀。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明朝曾發生過很多災荒,但是很多官員都欺上瞞下,解縉卻屢屢進言,揭露實情,得罪了不少同僚。最後他的結局也很慘烈。

解縉出生在一個江西吉安一個書香門第,從小他就有神童之名。五歲的時候,對於詩文過目不忘;七歲能夠寫文章;十歲一天能背誦一篇上千字的文章;十二歲讀通四書五經;十八歲參加鄉試名列第一;十九歲考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

這樣一位優秀的年輕人,朱元璋非常器重他,還說出“二人情同父子”之類的話。解縉十分振奮,此後經常進言獻策,並且揭露朝廷官員一些貪贓枉法的事情。並且,他還曾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伸冤。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雖然解縉剛正不阿、是非分明,可是水至清則無魚,朝廷不是非黑即白。在朝為官,既不能打破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潛規則,又不能越過自己的底線,並且還能為百姓國家做些事情,才能稱之為一個好官。這不亞於在鋼絲繩上跳舞。

解縉不諳官場之道,朱元璋擔心他太過冒進剛直吃虧,於是讓解縉的父親帶他回家磨磨性子。這一回家,就是八年。八年後,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繼位,解縉回到京城,擔任翰林待詔。

朱允炆沒當多久皇帝,朱棣登基,解縉受到重用。朱棣登基的第二年,解縉成為內閣首輔。

只是,朱棣的兩個兒子,朱高熙與朱高熾的儲君之爭,將解縉捲入。朱棣比較寵幸朱高熙,解縉多次進言朱高熙禮遇超過規格,朱棣聽後心有不滿,覺得解縉在挑撥他們父子的感情。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對於立儲之事,朱棣一直很猶豫,但解縉等人一直維護立長不立幼的傳統,支援立朱高熾為儲君。所以,朱高熙屢屢栽贓嫁禍解縉,想要扳倒他。

隨著朱高熙一點點的在朱棣面前挑撥離間,解縉在朱棣眼中早已面目可憎了。永樂八年,被貶至外地的解縉進京報告工作,正巧朱棣御駕親征去了,所以解縉就去見了太子朱高熾,然後又回去了。朱棣回來之後,朱高熙又開始搬弄是非。

朱高熙大概是說:解縉趁著父皇您不在,私自見太子,看來他眼中早已沒有你,忙著巴結新君了。

解縉進京是事實,朱棣不在也是事實,解縉去見朱高熾也是事實。其實這些事情,本來都挺正常的,古代通訊不發達,解縉在外地哪裡知道朱棣什麼時候離開。朱棣不在,朱高熾鎮守京都,解縉去見他也沒有什麼問題。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可經過朱高熙這麼一說,似乎還真有問題。栽贓最怕這種半真半假的話,朱棣聽後,大怒,要逮捕解縉入獄。如果此時解縉進京解釋,還有機會澄清。可偏偏這時候解縉去贛江兩岸察看旱情。

當時旱情嚴重,解縉便上疏處理旱情的問題。朱棣看到奏章更氣了,於是讓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

五年後,錦衣衛的都指揮僉事紀綱呈上囚犯的名單,朱棣看到解縉的名字,就問了一句:解縉還在啊?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首寫粥的詩,初讀想笑再讀唏噓不已

紀綱聽到朱棣這樣問,回去之後,就用酒將解縉灌醉,拉到雪中,將他活埋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就這樣死在了雪白的積雪之中。直到明憲宗朱見深在位,為解縉平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