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把高質量供給作為發展重心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把高質量供給作為發展重心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徵,也是基本路徑。基於產業鏈來謀劃發展職業教育,才能讓職業教育內生於經濟社會,形成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共生共榮的生態系統。

產教融合做得好不好,直接決定著職業教育的成敗。為著力破解“校熱企冷”“企熱教師冷”等難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把高質量供給作為發展重心,透過產教深度融合,進一步打通人才需求鏈和供應鏈,推動職業教育促進就業、適應產業、服務行業、引領業態。

產教脫節難以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普通高等教育專業、課程的邏輯起點是學科知識,而高職教育專業、課程的邏輯起點是崗位需求。崗位對人才的素質需求是實踐性、綜合性、創新性的,這決定了高職教育專業、課程的設定主要源於產業改革發展的需求,而非學科知識體系的要求。

職業教育發展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是適應性強不強、與需求的對接到不到位。只有透過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培養,高職院校畢業生才能更好地成為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否則,只能培養出與時代、產業脫節,缺乏實操能力的“讀書人”。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作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供給側,職業教育急需主動求變,以高質量的教育應變局、破困局、開新局,用高質量的人才培養迴應發展需要,破解職業教育和行業企業發展脫節、教育標準滯後於企業標準、教學內容落後於技術發展的問題。

自2006年以來,深職院主動出擊,迴應區域發展、產業變革、技術創新,“破壁”傳統職業教育“內迴圈”,聯姻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或行業領軍企業,共建一所特色產業學院。學校緊盯產業鏈條、企業需求、社會急需、政策框架、技術前沿,透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產學研用立體推進,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培養目標精準對接動態化的市場需求。

“九個共同”力促校企全方位協同

深圳的產業已升級換代為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產業,領軍企業是技術創新與應用的源頭,能敏銳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用人新標準。深職院與世界500強企業或行業領軍企業強強聯合,透過共同開展黨建活動、建設高水平專業、開發課程標準等“九個共同”,校企全方位協同,實現互利共贏。

保證職業教育辦學方向根本在黨建,深職院透過黨建引領校企全方位合作,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方法。工匠之師才能育工匠之才,校企共同打造師資團隊,建立教師互派機制,共同制定教師招聘標準,構建校企雙主體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等,共建“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企業派優秀工程師、技術技能大師到校擔任兼職教師,並指導開展教師培訓、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學校教師到企業參與專案實踐及技術研發,強化內功。

校企共同建設高水平專業,雙方共同研究專業設定標準,共同打造專業方向與內容,與華為、ARM合作建設兩大高水平專業群。校企共同將行業企業最認可的用人標準,作為構建課程體系的“錨”,把企業技術標準轉化為課程標準,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等融入課程內容,形成教學資源,學校聯合企業開發1000多個培訓包、50部教材,用最新的實用課程培養企業需要的畢業生。校企共同開發認證證書,將證書的標準和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並嵌入質量評價體系,學生畢業即可作為專業技術人員上崗就業。

校企共同開設訂單式培養的精英班、現代學徒制班,共同制定學生選拔標準、人才培養目標等,校企協同育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為產業鏈培養“來即能戰”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校企共同設立研發中心,主要面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開展應用研發,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師生在研發中心保持知識、技術始終站在企業應用的最前沿。校企共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共建集實訓教學、創新研發、創業孵化為一體的跨界學習中心,引導學生打破產業界限創新創業。校企共同“走出去”,學校與華為、招商局等企業,在馬來西亞等國家建立5個培訓中心,校企攜手透過共享中國職業教育新標準、新模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授之以漁”,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培養急需的技術人才。

得益於“九個共同”的校企深度協同育人,深職院培養的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6%以上,超過10%的專科生進入華為、騰訊、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就業。學校、華為共同探索的資訊通訊技術技能人才“課證共生共長”模式,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組合拳促職業教育走上提質培優快車道

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不僅要著力推進教育改革,更要打出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產業政策等多重疊加的“組合拳”。在政策協同、要素融合中,形成學校、政府、企業與行業齊心協力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機制,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的“四鏈貫通”,透過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給產業增值,為學校、教師、學生賦能。

學校重育人,企業重效益,產教深度融合不是高職院校向企業、產業的“單向請求”,應是校企雙方的互利互惠。當前,有些高職院校經費投入不足,實習實訓裝置老舊,學校沒自信,教師沒底氣。高職院校的舉辦方要下大決心給予投入,透過購置或接受企業捐贈新實習實訓裝置,使校企合作具備更好的硬體基礎,贏得企業對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視與主動。

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也是產教深度融合的前提。獲得高質量畢業生、良好社會培訓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是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三大內驅力。高職院校一定要圍繞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新需求,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辦出高質量,以自身的高水平教師、畢業生和研發成果,贏得企業青睞。

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是雙方的,甚至是多方的,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訴求。在洽談合作時,各方要把合作中的優勢、劣勢和麵臨的難題全部擺出來,協議要儘可能詳盡,對各方的責權利要儘可能清晰,摸清彼此核心需求,探索互利共贏的辦法。

產教深度融合需要政府出臺制度甚至透過立法的方式,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用制度為產教深度融合保駕護航。透過制定優惠政策等,主動為校企合作當好“紅娘”,如政府要大力推行“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政府職能部門資助企業各類重大專案時,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引導企業從戰略全域性高度充分認識參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採取措施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高職院校還應成立校企合作決策諮詢委員會。

(作者:許建領 系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