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16個月,大國重器亮相三峽:打造世界最大、亞洲第一的裝置

提起三峽大家多數想到的是水電站和大壩,目前建造了這一宏偉工程的三峽集團再次成為世界焦點,聯手振華重工打造了新的裝置。這一次三峽又將帶來什麼樣的成績呢?

三峽上的大國重器亮相

三峽大壩是國內建造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耗時15年,斥資2000多億。除了洪抗災,三峽大壩的年發電量高達2250億千瓦,因此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電廠。

而此次三峽集團建造的是一所海上換流站,這一設施是在高壓輸電的環境下,實現電流變換和讓電力系統趨於平穩狀態的站點。

耗時16個月,大國重器亮相三峽:打造世界最大、亞洲第一的裝置

近日三峽集團正式宣佈,這座位於江蘇南通,

名為三峽如東的海上換流站

,是世界規模最大,還是亞洲國家建造的第一座換流站。

三峽能源集團和振華重工,以及中廣核三家企業合作,歷時16個月終於完工,幫助國內的發電系統建立了頂尖的裝置基礎。

這一換流站究竟什麼樣?

從結構上看,海上換流站有兩個三層高的閥廳,每一個的高度都有22。5米,如果說整個換流站是廚房的話,這兩個閥廳就是廚師,發電站輸送的各類電能就是食材,透過換流站的運作實現精加工,得出能耗較低的電流,從而運送到千家萬戶。

耗時16個月,大國重器亮相三峽:打造世界最大、亞洲第一的裝置

除此之外,

換流站的整體包含了基礎樁等三大部分

,主要由工業裝置製造龍頭振華重工來負責建設。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個頂部模組的長度就達到了89米,重量更是2。2萬噸,整個面積堪比一個標準的足球場,跟十五層的大樓一樣高,可謂是工程中的一個大傢伙。

建造那麼複雜,如東海上換流站究竟有多牛?

簡單來說,

該換流站的周圍都是風力發電廠,合計將1100兆瓦的電能匯聚在一起,將其轉化成能耗更低的直流電,然後直接利用海底電纜運送到陸地。

憑藉這種低損耗高效率的電流轉化方式,如東海上換流站成為了國內第一個四百千伏直流輸電的海上換流站,

輸電的總距離長達100公里,屬於國內電壓等級一流且輸送路途最長的海底電纜。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該換流站的建設全部使用了國產零部件,預計在完成建設運作後,

能夠為陸上136萬家庭提供一年的用電量。

耗時16個月,大國重器亮相三峽:打造世界最大、亞洲第一的裝置

這麼牛的換流站建造一定很困難吧?

要知道整個換流站中,負責主要加工的就是換流閥,這是一種精密度超高的裝置,而且儲存條件較為苛刻,必須放在溫度和溼度恆定的環境裡,否則很容易對透過的電流產生影響。

因此這也讓組裝閥廳的難度直線上升,因為要創造恆溫恆溼的環境,需要在閥廳的牆壁上安裝隔音和隔熱的塑膠膜,這就需要在室內搭建腳手架用於全面鋪設。

然而問題在於這種方法的建設成本極高,而且會導致工期無限延伸,為此

施工專案團隊決定用一種特立獨行的方法,就是分段元件腳手架,不同的元件由不同的專案組負責,建設好了以後運送到指定位置統一組裝。

建成以後,

施工隊員又將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這個2.8萬噸的裝置運送三百多米的距離到船上。

經過計算規劃後,

振華重工採用了5條滑道的運送方法

,就像在鐵道上開火車一樣將這一換流站運送到指定位置,期間克服了牽引力不足、滑道脫軌等問題。

耗時16個月,大國重器亮相三峽:打造世界最大、亞洲第一的裝置

不僅如此,

三峽施工隊員還首次採用了一種柔性輸電法

,能夠出現事故後迅速恢復工作狀態,將輸電站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三峽集團在取得水電站的成就後,沒有沉浸在喜悅中,而是繼續努力,透過自身過硬的技術再次為東部地區的發電事業做貢獻,希望國內的各大企業能夠學習這一奉獻精神,不斷為國內各領域創造新的技術和裝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