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的區別

平常所說的輻射其實主要是包括:工頻電磁場、射頻電磁場和電離輻射這三大概念,其中工頻電磁場和射頻電磁場屬於非電離輻射範疇,這兩種輻就是平常所說的電磁輻射。

中國電力工業(包括民用和工業用電)的標準頻率定為50赫茲,故50赫茲又被稱為工頻。在我們的生活中,工頻電磁場存在於家附近的變電站、高壓電線,家裡的電吹風、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等電器周圍。當有電流透過電線或電器時,就會有感生磁場產生,其強度會隨著電流強度的增大而增大。工頻電磁場是一種感生磁場,單位一般以特斯拉(T)計,按照國家標準,100微特(μT)以下,即為相對安全範圍。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工頻的頻率很低,不足產生對外傳播的電磁波,因此,工頻電磁場不應該被稱為工頻電磁輻射,準確的名稱應該是工頻電場強度及工頻磁場強度。

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的區別

在物理學上,電磁輻射是一種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透過空間傳播的現象,因而我們平時常說的非電離輻射,一般就是指射頻輻射。射頻電磁場是指工作頻率在100kHz~300GHz的高頻、起高頻、微波等電磁場。普通生活環境中的射頻場主要由基站、路由器、廣播電視發射塔、微波爐、電磁爐和雷達等產生。這種電磁場的產生是由電器主動向外側空間發射電磁波而形成的,故這種電磁場又叫電磁輻射,其計量單位為微瓦每平方釐米(μW/cm2)。目前,我國制定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中規定的標準比一些發達國家更嚴格,美國和日本的標準是功率密度3000微瓦每平方釐米,歐盟的標準是450微瓦每平方釐米,而我國的標準是40微瓦每平方釐米。

電磁輻射是一種複合的電磁波,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的變化而傳遞能量。人體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動,這些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

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的區別

但是相比起來,電離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和損害就要大得多。電離輻射又叫核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其種類很多,包括高速帶電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質子)和不帶電粒子(如: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電這些射線在照射人體後,會破壞人體的細胞的分子鍵,造成斷裂,會有致癌的可能,因此,讓人們談之色變。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機體的全身性反應,幾乎所有器官、系統均發生病理改變,但其中以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統的改變為明顯。判斷電離輻射對人體危害的程度,主要是看輻射的劑量(其國際單位是:Sv)和劑量率強度(其國際單位是:Sv/h)。

常見的電離輻射要數去醫院拍攝X光片、核電站以及各種建材的輻射。我們國家在電輻射輻射方面有比較嚴格的限制標準,對於個人輻射安全標準主要有如下兩方面:

職業照射劑量限值:應對任何工作人員的職業照射水平進行控制,使之不得超過下列限值:

1。由監管部門決定的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20mSv;

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劑量,50 mSv;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0 mSv;

3。四肢(手與足)或面板的年當量劑量,500 mSv。

公眾照射劑量限值:實踐使公眾中有關關鍵人群組的成員受到的平均劑估計值不應超過下述限值:

1。年有效劑量,1 mSv;

2。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 mSv/a,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提高到5 mSv;

3。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 mSv;

4。面板的年當量劑量,50 mSv。

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的區別

由此可見,衡量工頻電磁場、射頻電磁場和電離輻射這三者的單位首先就不相同。即便由此推算,也能發現這三者的能量產生形式本質上就不同。因此,雖然在平時都以籠統的“輻射”二字描述這三種“輻射”,但應當明白這三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不能一概論之,也應該明白對於這三種本質上不同的“輻射”是不能比較大小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