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畢飛宇,上山下鄉,廣闊天地,一個不能忽略的話題

《平原》:畢飛宇,上山下鄉,廣闊天地,一個不能忽略的話題

《平原》:畢飛宇,上山下鄉,廣闊天地,一個不能忽略的話題

翻開畢飛宇寫的《平原》,引發了我們的沉思,在鄉村習俗和時代氣息的浸染裡,那些生命力旺盛青年的樸素愛情如何毀滅,以後又會如何救贖,這個過程。在《平原》中,畢飛宇沒有野心為平原上的一個小鄉村,創作一幅歷史長卷,他只擷取一小段,他關注的是人在那個特定情境下的愛情悲歡。

對於端方、三丫和吳蔓玲,愛情都意味著什麼呢?端方是三丫爭來的自尊,是傾其所有的託付;而三丫起初是端方的慾望衝動,最後卻成了一個男人勇於承擔的責任,而支書吳蔓玲呢,是端方改變命運的門檻,也是躲避不了的前途保障。

《平原》:畢飛宇,上山下鄉,廣闊天地,一個不能忽略的話題

端方和吳蔓玲,談不到什麼真正的感情,似乎只是一個想“和他好”的心思,其實卻是一個時代先進典型高大形象下頑強鮮活著的人的情感。畢飛宇就這樣沿著門當戶對的婚嫁觀,把我們引入小說人物的內心,每一個人都在內心衝突之下自我掙扎著,努力要抓住自己真正想要的。

米蘭-昆德拉說,“小說考察的不是現實,而是存在;而存在不是既成的東西,它是人類可能性的領域,使人可能成為的一切,是人可能做的一切。小說家透過發現這種或那種人類的可能性,描繪出存在的圖形。” 畢飛宇走進自己筆下人物的心靈世界,記錄了一個時代。

《平原》:畢飛宇,上山下鄉,廣闊天地,一個不能忽略的話題

在接受訪談中,畢飛宇曾說到:“端方被咬了,也成了帶菌者。在我心目中,他今天依然活著,他也可能是在南京某個工地上,是拿著棍子的包工頭,他始終在茫茫人海。讀者讀到結尾,感受到巨大的黑洞,被慣性嚇出一身冷汗,而我必須停住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