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少年時代,跟著父親生活在汴京。青春韶華,腹有詩書,李清照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她天生的詩心詞境,自然界的常見景物,在她靈敏善感的心裡,都能描繪成充滿詩意的生活場景。

《如夢令》就是這樣。《如夢令》其一,寫的是一次遊玩的生活場景。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在黃昏溪水旁邊的亭子裡飲酒,酣暢酒醉認不得回家的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坐船回家的時候走錯了路,卻意外闖入到藕花盛開的溪水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一筆寫得明媚驚豔,不說那裡溪邊景物有多美好,而是人的一個“不經意”的失誤,反而得到更意外的驚喜。這從側面寫出了景緻的美好,也反映出人物生活的美好。

這種美妙而新奇的筆法,只有高才妙手才能寫出。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歸家的船隻都在迴歸,爭著划槳,再次出現“驚喜”:把河灘水草裡的鷗鷺都驚飛起來。鷗鷺何其多?蓋滿沙灘那麼多,靈動活脫。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寫的情景如同畫面,如在眼前,我們很想讚歎李清照的“剪裁”之功,把這麼美麗的意象:溪亭、回舟、藕花、鷗鷺,動態十足而又恰當巧妙剪裁出來,構成一幅清麗美妙的畫面。

但是,李清照是沒有“剪裁”痕跡的,她描寫這一切,都似乎是耳目所見,脫口而出,形成的詩歌意境也自然天成,渾然一體。

宋代張端義論詩說:“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則難。”

蘇軾說:“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唐庚是蘇軾同鄉,有“小東坡”之稱,他說:“我作詩最苦,悲吟數日,然後成篇……凡如此數次。”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就是高才和低才的區別。看似苦吟,字字雕琢,其實這倒是容易的。能夠放筆快意,自由揮灑,這非高才不能做到。李清照的《如夢令》,最是簡易輕脫,淡語風輕,看似沒有用筆著力的地方,卻神妙無比。

《堯山堂外紀》說:《如夢令》問世,轟動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其一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記得溪亭天已暮,酒醉難以尋歸路。盡興玩罷坐歸舟,誤入藕花花深處。

小船隻只爭先渡, 驚起沙灘飛鷗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