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溯源 第19843次讚歎古人的智慧

麻將,古時稱馬吊。大概可以上溯到公元10世紀,興盛於明朝末年。打麻將通常是三人對一人,故稱作馬吊腳,亦稱馬吊或馬腳,馬腳的音變便成了麻將。

麻將溯源 第19843次讚歎古人的智慧

麻將溯源 第19843次讚歎古人的智慧

古時麻將只是40張牌,從零到千萬終止。其中一文至九文,後來稱筒子,一萬至九萬稱萬子,一千至九千稱索子。一張零牌便是沒有的意思,乾脆叫它白板。而作為終止的千萬,兆頭不好,於是就寫成中子。因為要與白板遙遙相對,就有了紅中。一紅一白,相得益彰。我們的祖先,在娛樂用品中也融進了給人美感的色彩。

麻將溯源 第19843次讚歎古人的智慧

麻將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到19世紀中葉,40張牌的馬吊,演變為每種花樣4個骨牌,個數也增加到136個,同時加進了四季花卉以及討口彩的牌。制牌的用材,隨著科學的發明,不斷創新,舊時一般用牛骨做面,竹片做背,兩者之間用燕尾榫鑲合,後來用賽璐璐製作的謂之“衝牙”,以代替舊時超級的真象牙,現代則用塑膠和有機玻璃。20世紀20年代麻將由中國大陸飄洋出海,身價百倍,在牌面上還標有英文字母,以便識別。

麻將溯源 第19843次讚歎古人的智慧

在我國神州大地土生土長的麻將,在異鄉客地,傾倒了西方“雀友”。那些麻將牌作為體現東方情趣的古董,曾被外籍主人裝進雕刻精緻的盒子珍藏起來。麻將固然有健身、醒腦、怡情的作用,但據說,珍惜時間的西方人,做了一道算術題,打四圈麻將,至少要2個小時,也就是8小時人次,等於一個工作日,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今天來說,拜倒在“四方城”下,到底意味著什麼?恐怕不難作出答案吧!(不管了,搓起來!)

麻將溯源 第19843次讚歎古人的智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