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故宮新事:五年完成文物搬家,這是一次最高難度的搬家

故宮,曾經是多麼神奇的地方,而《故宮新事》的播出,彷彿一下子就敲開了養心殿的大門,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堡壘,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

一件文物,其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昂貴,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歷史資訊;每一件文物,都是民族符號,保護好它們,就是在保護我們的根。

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將用五年的時間,在最大限度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基礎上,完成對養心殿的保護修繕。

【關注】故宮新事:五年完成文物搬家,這是一次最高難度的搬家

《故宮新事》第一集,講述的是如何對文物進行搬家。

文物搬家,即使搬陳,可以說是一次最高難度的搬家。

養心殿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養心”二字取自於《孟子·盡心》中的一句話:“養心莫善於寡慾”,顧名思義,就是提醒皇帝要善於控制自身的慾望。

殿內有1890件文物,在開始進行搬家之前,專家們還要將這所有的文物都進行對照登記,然後才能一併收入庫房。

這一過程中,不得在任何步驟有任何閃失。

文物的打包裝箱是一個十分嚴謹的過程,每一件文物都有其量身定製的箱匣。

為了確保文物在運輸和儲藏過程中,完全不受到撞擊、潮氣、過於乾燥或是蟲蛀的影響,所有文物都至少包裝四層。

在養心殿西暖閣北牆正中,掛著一副“勤政親賢”的大匾,這是雍正皇帝御題,與懸掛在東牆的四箴遙相呼應。

所謂四箴,即是敬天,法祖,勤政,親賢四箴,這既是清朝皇帝的治國之道,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準則。

【關注】故宮新事:五年完成文物搬家,這是一次最高難度的搬家

養心殿佈局緊湊,存在許多閉塞而昏暗的空間,這就使得撤陳的工作更像一次考古,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不得不拿著照明燈,清理文物表面的灰塵。

有的老師便笑稱,這些積壓了百年的灰塵,也可以算是文物了。

長春書屋,始建於乾隆元年,在此十年後,改為了乾隆皇帝專用於修行秘法的仙樓佛堂,供奉以五方佛為中心的組合唐卡,佛像則以上樂王佛為主。

乾隆十年(1745年)十二月初,乾隆跪受章嘉國師灌頂,自此,他變成了一名密宗弟子,修行秘法成為了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了方便修行,也為了不讓外人知道自己修行秘法,於是便在養心殿修建了這座仙樓佛堂。

與人來人往的前殿相比,佛堂的撤陳工作,安靜得讓人有些恍若隔世,這種靜不是沉重,不會令人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相反,大家似乎被這裡瀰漫的禪意所感染,說話的聲音,腳步甚至是呼吸,都變得很輕。

就像是在品讀經典,對於文物工作者來說,給文物的除塵工作,帶給人的不是枯燥,而是享受。

【關注】故宮新事:五年完成文物搬家,這是一次最高難度的搬家

此次撤陳,除了聳立於曼陀羅格局為中心的無量壽寶塔,佛堂內的唐卡、佛龕,供器等百餘件文物,將全部被請出。

無量壽寶塔共七層,高超過四米,通身由紫檀木製成,由於體積巨大,移動和拆分都存在風險,於是專家們決定將其釘在原處。

所有的文物經過精心的除塵和保養後,就要被送到毓慶宮,在這裡,專家們會再一次對文物進行核對檢查。

這些封塵於養心殿深處的器物,如今褪去了厚重的塵土,神韻再現,不久後,它們將帶著歷史的溫度與世人相見。

一整集看下來,我感受到的,是文物工作者對文物的敬重和熱愛,因此,工作中他們才會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嚴謹,貫穿於文物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也正是在我們看來近乎偏執的要求,才使得故宮多年來零失誤的工作成果得以實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