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不等於“智慧+製造”

全球製造業從工業3。0邁向4。0時代,以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基本特徵的智慧製造,已成為這次新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它是一種由智慧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研討會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慧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

智慧製造不等於“智慧+製造”

透過人與智慧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充套件到柔性化、智慧化和高度整合化。

智慧製造不等於“智慧+製造”

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催生智慧製造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製造之所以是個歷史機遇,還不僅僅因為前面所說的可以將成本變得比人工更便宜,因為智慧製造本質上並不是個成本導向的生產“價效比”問題,而是一種跟隨著市場趨勢而誕生的生產方式變革。

這種市場趨勢的變化,就是企業要生存,就得適應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而且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的趨勢。

智慧製造不等於“智慧+製造”

未來能夠生存的企業,要能以批次生產的時間和成本,去生產出具有個性化的產品。唯有順應智慧製造的產業趨勢,才能夠真正解決產業升級問題。

再說直白一些,市場需要的是最短的交貨期、最優的品質、最低的價格和最好的服務!這樣“變態”的市場需求,會讓只適應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必死,除非你能轉到敏捷化、資料化的智慧製造軌道上來。

智慧製造不等於“智慧+製造”

智慧製造需要“內生”而不是跨越

  

智慧製造看起來高大上(一般可以表述為裝置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慧化、管理移動化、決策資料化),但是,智慧製造雖然本質上是一種生產方式的跨越,但在實操層面,可千萬不能一“跨越”了之。反而要拋棄跨越思維,讓智慧製造從企業以前的管理基礎上“內生”出來。

因為智慧製造不是簡單“移植”而來,它是從“敏捷的軟體”———企業管理水平、員工素質、培訓體系等,和“柔軟的硬體”—智慧裝置及企業內高效的資訊支援體系等“內生”而來。

無論是企業讓生產分散化,與全球合作伙伴進行高效率“融合”,還是內部生產的定製化、敏捷化,都離不開原有的管理基礎。

也就是說,智慧製造的水平,依然是由企業的管理水平所決定的。但是,為適應這種變革趨勢,原有的管理基礎現在必須改造升級。

“橫空出世”不屬於智慧製造

  

其實智慧製造概念雖有橫空出世的效果,但它本身,並不是個橫空出世的生產方式,而是製造業內在發展邏輯的一個結果。

“智慧製造”的內生邏輯的根本,是市場倒逼的作用。隨著市場個性化和成本壓力的趨勢性變化,它集成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而誕生的新生產模式。而這種生產模式,如果企業不能從以前的管理基礎上“內生出”,打好智慧製造的“對接基礎”,想要“跨越”得越遠時,跟頭反而可能摔得越慘。

智慧製造不等於“智慧+製造”

任何一種生產方式的革命,必然帶來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經營模式等的深層改變。對於中國傳統制造企業來說,就是要尋找和過去不同的成長方式以及新的競爭能力。

在此情況下,智慧製造的對接基礎,不在那些酷炫的機器人和所謂高大上的管理概念上,而在對身邊管理環境和技術條件的重新審視和策略性升級上。

團隊,獲得眾多創造性成果,構成了公司強大的技術支援與服務體系,幫助客戶解決工業製造、農業生產、公共事業管理中的諸多問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