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莫高窟的雕版佛畫相當多,究其原因,是因為鳴沙山石質不適合雕像,所以聰明的古人就在這些洞裡塑造了2414個泥塑像,又在牆壁上畫滿了壁畫。目前,雕版佛西在莫高窟發現得最多。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版畫,是我國文化史上稀有的遺產,同時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先民在一千年前已經熟練地運用雕版印刷術了。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在這些版畫的遺蹟中,較為著名的有《兜跋形毗沙門天王圖》、《菩薩像》、《金剛力士圖》、《普賢菩薩圖》、《無量壽陀羅尼輪》、《千轉陀羅尼輪》、《祗樹給孤獨園圖》等,最為珍貴的幾幅版畫中有製作人的姓名、雕板人姓名和雕板的年月。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兜跋形毗沙門天王圖》現在在大英博物館內。

全幅的構圖是這樣子的:一個十分健壯的地神從地下露出半身,用他的兩手托住毗沙門天王的腳。站在地神手掌上的毗沙門天王,身材魁梧,英俊瀟灑,目光炯炯。在教煌千佛洞的壁畫中,發現了很多兜跋毗沙門的天王像,但很少有版畫印刷的。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千佛圖現在已經殘損,僅留下不完全的幾幅圖。其中有兩幅是這樣的:一個四方聯續矩形中,佛正面坐蓮座上,左右有兩個侍女,而且無矩形框,四方聯續形,佛坐蓮座上,無配飾,刻紋修飾簡略。這種佛像,在民間很常見,是家家戶戶都會供養的。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甘肅敦煌鳴沙山千佛洞古物雕版佛畫的發現,是我國近50年來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千佛洞內的這些雕版佛畫,為研究中國曆代宗教、藝術、歷史、文學等各方面都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歷史,認識中國傳統藝術的偉大。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在北京圖書館所藏的古物中,佛經佔95%以上。這些佛經的卷首,大都利用了木刻版畫。此外在西域各地,也有許多佛經卷軸的發現。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帛畫興起於什麼時間?

帛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一種,興起於戰國時期,到西漢發展至高峰。帛是一種質地為白色的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書畫藝術絲織品,帛畫是用筆墨和色彩在帛上描繪人物、走獸、飛鳥及神靈、異獸等各種形象的圖畫。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帛畫是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號墓出士戰國中期的《人物御龍》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帛畫是隨著中國絲綢業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最初官員的官服上會依照等級不同繪上一些圖案,帛畫就是在這些圖案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有完整的繪畫資料,多畫天地、山川之神、古代聖賢之像。現存有江陵和長沙楚墓中出土的4幅,佔全部帛畫(共24幅)的1/6,其餘的20幅帛畫分別出土於長沙、廣州、臨沂、武威的漢墓中。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據考證,《人物御龍圖》大概出現在戰國中期以後,它所描繪的是墓主乘龍昇天,反映了戰國時盛行的神仙思想。畫的正中是位留有鬍鬚的男子,側身直立,身材修長,高冠長袍,腰佩長劍,手執韁繩,駕馭條巨龍,龍頭高昂,龍尾上翹,龍身平伏,略似船形,似在衝風揚波。在龍尾上一隻鶴昂首而立,圓目長啄,仰天長嘯。人頭上方為奧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畫幅左下角為鯉魚。所有物件,拂動方向由左向右,均趨一致,充分顯示了龍的威風。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整幅畫以流暢的單線條勾勒為主,以平塗和渲染的色彩為輔,偶爾用金白粉色點綴。人物形象和屈原詩中“高餘冠之芨芨兮,長餘佩之陸離”的描寫相互照應。畫中人物比例相當準確,使用單線勾勒和平塗於誼染兼用的畫法,技巧已經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龍、鶴、輿蓋基本上用白描。畫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發現用此畫法的最早作品。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書畫藝術之雕版畫和帛畫!

知識小拓展:

《人物御龍帛畫》和《人物龍風帛畫》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兩幅帛畫,被稱為”早期國畫的雙璧”,作品的主題思想仍然是“開天”,但這兩幅畫不是由龍風引導,而是駕馭飛龍昇天,反映了先民們征服自然的願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