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

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許多人對“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並不陌生。在這個故事中,名叫張三的人公開揭露了他隱藏的財富,因為他的愚蠢。因此,這個欲蓋彌彰、不打自招之事,據說與南北朝時期魏國的張詹將軍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在動亂時期,朝代更迭頻繁。盜墓可以成為一種生存職業。

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

曹操甚至在三國時期設立了軍事盜墓機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以盜取金銀併為其部隊提供財政資源。後來,在南北朝時期,根據荊州記載,魏徵南方的張詹將軍想出了一個辦法來防止墳墓在死前被盜,也就是說,向盜墓者哭窮。《水經注·湍水》:“碑之西有魏徵南軍司張詹墓,墓有碑,碑背刊雲: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

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

白楸是一種非常低階的棺材,像張詹這樣的大官員通常使用楠木棺材,因為楠木抗腐爛。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盜墓者,他的墳墓很窮,他在死前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棺材是由普通木頭製成的。墓中沒有青銅器或金銀珠寶。他也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安靜地待在墳墓裡,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擾。

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

此時還沒有完,他還故意讓人把他們的墳墓弄得破敗不堪,以欺騙小偷。他的墓碑有什麼影響嗎?效果真的很好。在他死後的200年裡,墳墓沒有被盜。即使他旁邊的墳墓被挖走了,所有的貴重物品都被偷了,也沒有人關心他的墳墓,對他的行為感到驚訝真的很容易,也很實用,而且這個銘文不知道有多少盜墓者被欺騙了。

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

“自後古墳舊冢,莫不夷毀,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見發”南朝元嘉六年,那時饑荒已經結束,飢餓的人真的沒有辦法生活。附近的墳墓都被盜了,沒有出路。直到那時,張詹的墳墓才被開啟,這是出於運氣的考慮。從未想過收穫會非常豐碩。歷史記載:“墓中金、銀、錫、銅之器燦然畢備,有二朱漆棺槨,棺前垂竹薄簾,金釘釘之。墓不甚高,而內極寬大。連棺材的釘子都是金子做的。”

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

200多年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防止古墓被盜,還學會了張詹在古墓前的石碑上寫下一句話:“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不幸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盜墓者不是那麼容易上當。

為防墓被盜,古代一將軍做法很成功,而唐太宗的運氣就沒那麼好

古往今來,第一位皇帝的墳墓沒能逃脫魔掌。唐朝滅亡後,溫韜開啟昭陵,偷走了大量珍寶。以上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歷史故事。這種掩耳盜鈴的欺騙方法和皇帝的新衣服一樣可笑。這樣,最好學習成吉思汗,想盜墓可以,你能找到嗎?或者向秦始皇學習,我在這裡,有種你來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