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煜:以“對畫”構成“對話”

繪畫與音樂,一個視覺,一個聽覺;一個靜止不變,一個隨時間流動。也不盡然:音樂有靜止的時候,那是樂譜。繪畫有流動的時候,那是繪畫的過程。說繪畫與音樂都有旋律感、節奏感,一個靠形色,一個靠音律,但都是由動作完成的。

石煜:以“對畫”構成“對話”

石煜“對畫”作品展,源於2015年夏天,石煜來到德國南部小鎮哈默爾堡,在這次旅行中邂逅了德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亞當·科斯特思奇教授。二人一見如故,在交流中產生了對於藝術的諸多共識:音樂的節奏感與繪畫的線條不謀而合,而同屬於人類精神層面的繪畫與音樂也在這次契機中找到了溝通的可能性。讓音樂邂逅繪畫,展出的作品靈感更多源於聲音,石煜開闢了新的感知渠道,拓展了對於動感、情緒、變化、韻律的交感,從而形成了新的繪畫視覺造型的塑造就會更加灑脫和自在,情緒和氣氛也將更加充實。

石煜:以“對畫”構成“對話”

人們在體會生活的時候包括很多方式: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但這些感受最終都可以透過畫面呈現。這自然也就拓展了繪畫的來源,孕育著新的可能性。當繪畫的途徑、材料、或是程式發生改變,風格自然會變。同理,當人們作為創作主體所依賴的感知方式改變了,那畫面自然也會呈現一種新的生機——由此,觀眾也將透過它體會到聲音的流動感和旋律感。

石煜:以“對畫”構成“對話”

在歐洲繪畫史上,音樂課一直是一個常見的主題,這說明作為造型藝術的美術和韻律流淌的音樂本來就是相通的。藝術有諸多作用,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讓人們進入到審美的空間和環境當中,從而能夠感到藝術創造的樂趣和其表現語言的魅力。因而,石煜和德國小提琴家亞當的默契合作既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又是一種跨領域共享,這種“對話”是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更記錄了現場的韻律和情緒。

石煜:以“對畫”構成“對話”

石煜“對畫”展構成了一種完美的體驗和“對話”—— 德國小提琴家亞當琴絃上打動我們聽覺的音符,和石煜畫面上衝擊我們視覺的旋律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多維的視聽共鳴。

石煜:以“對畫”構成“對話”

的確,音樂雖然是轉瞬即逝的,繪畫卻可以凝固而永恆。石煜將旋律的抑揚頓挫注入到油畫的色彩堆積之中,靜靜佇立在每一幅作品前,我們不僅在欣賞畫作本身,更是在享受一曲婉轉的旋律,流光溢彩,撫動心炫。

石煜:以“對畫”構成“對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