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教育的機智不僅僅是一門技巧,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種‘即興的、臨場的反應能力’”。

Part 1

教育機智的重要性

眼塵君所理解的教育機智是老師在面對教育事件的臨場解決能力和技巧,實習之前覺得自己最缺的就是這部分的能力

,因為在大學的時候只聽老師說過,沒聽老師教過,不過也知道教育機智也不可教。

有一次代班主任,班裡有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孩子,他被前班主任安排在最後一排,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坐在最後一排或者第一排特位的學生都是有故事的。他也不例外。

我和其他任課老師溝通,他被視為那種“被放棄的學生”,老師不怎麼管,或者說管了也沒用。

當時的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怎麼可以放棄學生?教師的責任感去哪兒了?

初為人師,當然抱著與同事不相符的教育激情。

當我發現這個孩子的特別之處(特別喜歡講話、特別喜歡惡作劇、特別喜歡和我對著幹)後,我就開始“發力”了:大多數我的課間都會和他聊天、上課經常cue他……但是這樣好像他越來越沒把我當“老師”看了。

有一次早讀,我在講臺上觀察他,嗯,讀的很認真!我走進一看,發現他嘴巴動了,但是沒有聲音出來。

我問:“你怎麼沒聲音?嗓子不舒服?”

他回答:“不是啊!不想讀。”

“為什麼?”

“我想在你的語文課上讀!”

當時心裡一顫,公然挑釁我!氣得我半死!當時不知道怎麼辦,很生氣,就呵斥他:“給我大點聲音讀!”後面聲音是大了一點,但是後來我離開他身邊以後,又沒聲了……

另一次和他的交鋒,是在一次班會課。因為我沒有用“小蜜蜂”,導致嗓子發不出聲音,他和其他同學起了爭執,我上前制止,但是由於不能說話,他們都不理我,甚至還反抗我!

我用力把他一拉,他把課桌都掀翻了。我氣不過,也不能說話,就請班長去找另一位輔導員過來,把他教育一番後,回家給我寫了一封檢討。有什麼用呢?後面還是“本性難移”。

眼塵君覺得是因為第一次和學生的正面交鋒就沒有好的教學機智,所以學生就不在意我。

“一句不合適的話或一次欠考慮的評論,無意中會給原本融洽的師生關係帶來破壞。隨後,這種關係上的變化會大大動搖老師在教學能力和學科知識上的自信。”

又有一次,我下午5點多下班,出校門看見只有他一個人坐在校門口,好像在等家長來接,我走上前:“等家長來接嗎?我電話借你打。”“不用了。”

我發現他和我說話的語氣很溫柔,不像在教室裡那樣充滿火藥味,言語之間有點羞澀。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其實現在想想,是當時的我沒有走進他的內心

。每個學生都有向好的心,都渴望得到認可。

而我因為之前已經聽到其他老師是如何評價他的,潛意識已經把他視為一個“壞學生”。

所以後面接觸他到與他發生爭執,我嘗試過把他“拉”回來,但是沒有盡全力,

我其實可以做到更多——這是“破窗效應”,也是給學生貼負面標籤的副作用。

而看書中的這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就很得體了,範梅南這樣評價:

“她尊重學生所創造了個人形象,她理解丹尼爾渴望得到認可。而且這種理解中隱含了她對教育的機智的運用。老師在小心地把握該如何去接近學生的同時,又和學生保持著適當的距離。”

Part 2

教育機智是可教的嗎?

“關於如何機智地行動,沒有現成的理論知識、沒有具體的技巧、也沒有固定的規則。然而,透過在這種具體的課堂情境中積極地理解學生的體驗,老師就有可能培養和萌發出教育上的機智。”

眼塵君覺得教育機智的不可教在於教育沒有那麼多套路。每次都是遇到新的學生,

教師可以透過自己的教育經驗總結方法,但是具體還是得靈活運用到每個學生身上;而如果教育機智是可教的,你所學到的也只是教條般的套路,誤用的後果嚴重。

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機智不是和教育年限成正比的,

一個善於反思總結的教師才容易有出路。

“教育學上的敏感性和多謀善斷也可以說是一種反思的能力,以及對過去經歷認真思考的能力。而此時此刻,就在你必須立刻做出反應的時候,它強調的是要意識到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不僅僅是一門技巧,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種‘即興的、臨場的反應能力’。”

怎麼“獲得”這種教育的機智?範梅南告訴我們:

“每個對孩子有責任感的成年人都需要不斷地發展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教育學書籍很少提的原因是因為這種敏感性和機智不能用一種直接和簡單的方式來描述)——透過看、聽、觸這些感覺與孩子們聯絡起來。”

奇怪的是,也是範梅南老師寫了一本叫做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

》……也許是因為策略不可教,理念可傳吧。

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他強調:教師平時要多觀察學生、要善於運用自己的眼神,這種眼神一定是真誠的,我們不能嘴上說“你其實很不錯”,心裡卻厭惡,學生很敏感,你對他怎麼樣他都知道。

“眼神可以表達出教育關係中心靈的能量,為了培養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我們需要看懂眼神,並根據對眼神的理解去行動……有關教育的鮮活的知識並不只是腦海中那些需要智力的東西而已,它還需要融於身體的‘體知’(embodied knowledge)。真正的教學需要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對孩子們世界的體驗中去。”

“對於一個需要鼓勵但並不被我們在乎的孩子,我們會去給予鼓勵。我們會說一些‘正確’的話,但是我們的眼神會迅速暴露我們的真實感受。眼神無法像語言一樣為了達到目的而進行掩飾和控制。

“透過眼神,可以瞭解別人。但是要真正具備對他人心靈的洞察力,我們還需要提高自己觀察和理解眼神的能力。我們需要了解和孩子們相處時一些小事的重要性。大事往往蘊藏在小事之中。”

“一位敏感而機智的老師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保持沉默,什麼時候適合做一個小小的手勢,什麼時候應該忽略某些事情而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用‘沉默’說話。有時與孩子在一起的最美好的時光是在靜默愜意的相伴中度過的。”

Part 3

瞭解學生眼中的我們

“完全有可能的是,一個‘有權威’的老師的眼神只能有效地使教室安靜下來,這時學生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威懾的眼神,他們處於受威嚇、害怕或壓抑的情緒中。這種權威不是真正的教育學的權威,這種紀律也不是真正的教與學的紀律。”

“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必須清楚孩子眼中的我們究竟是怎樣的。”

你知道在學生心目中,你是怎樣的嗎?有沒有老師會問學生:

你覺得我是一個怎麼樣的老師呀?

眼塵君問過,也被問過。

第一次上語文課的新授課,一節課結束,我跑去問學生,“你覺得我這節課上的怎麼樣?”,不過一般學生都是回答:

“挺好的”。

這句評價到底有什麼用?是礙於教育權威的妥協、還是對我這節課教學水平的真實評價?我也問過學生“我覺得老師怎麼樣?”他們說不兇的時候挺好的……

眼塵君這裡所指的“被問”,當然指的是被大學之前的老師提問(畢竟大學及以後階段的師生關係都比較平等,產生的距離感多是因為敬重,而非教師的權威)。

“你覺的我這節課怎麼樣?能聽懂嗎?”這是剛剛碩士畢業的語文老師給我們上課之後在課間問我們的話。

評價一節課好不好,很多教師直接以學生有沒有聽懂掌握為標準。

“能聽懂啊!就是您太緊張了,講得有點快啊~”當時的我們只能從這些外在的去評價老師教的好不好。

應該怎麼去了解學生眼中的自己?眼塵君也不知道,匿名的問卷?還是一對一的私底下的溝通?

這要看你所教的學生是什麼樣的啦!

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第01章 教育的敏感和機制(教師/家長)

第02章 瞭解孩子充滿可能性的世界(教師/家長)

第03章 孩子好奇的體驗(家長)

第04章 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孩子(教師)

第05章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教師)

第06章 表揚和肯定的重要性(教師)

文字 | 眼塵君/部分摘自《教育的情調》

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sharedu2018

聆聽心聲

徜徉教育

眼塵隨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