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廢品站裡的銅器,專家鑑定後竟然是國寶,禁止出國展出

這件從廢品站收購的銅器,竟是千年前的國寶,永遠不能出國展出

自古以來,不論經過多少朝代的更替,中華民族都十分自豪地用一個名字稱呼自己——“中國”。“中國”這個詞彙展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中”這個字眼指代天下之中,在古代狹義地指代廣大的中原地區,隨著中華各民族逐漸走向團結,“中國”的範圍也從狹義的“中原地區”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中國。那麼“中”和“國”這兩個字樣第一次結合是什麼時間呢?這個秘密直到一件名為“何尊”的青銅器出土,才被揭開。

陝西一廢品站裡的銅器,專家鑑定後竟然是國寶,禁止出國展出

何尊是一件典型的尊類器物,在古代常常用於用於盛放酒漿。歷史上出土的尊類器物形狀、大小均有差異,更是有很多是以動物作為造型的。這件何尊的體型在尊類器物中並不碩大,高度僅有39釐米,全部重量也不足15公斤,在中國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青銅器中,並不出彩,但是它確有著獨特的銘文和精美的紋飾,這些巧妙的設計讓專家學者驚歎不已。

陝西一廢品站裡的銅器,專家鑑定後竟然是國寶,禁止出國展出

何尊的器形呈橢方形,上端的尊口呈圓形且向外張開,尊底是圈足底,所謂圈足是指青銅器底部中空,僅有外部的一圈青銅構成青銅器的底部。我們整體觀看這件青銅器,會發現它的紋飾十分精美,並且富於變化。何尊的頸部所用的紋飾名為蠶紋,腹部運用卷角饕餮進行裝飾。這件精美的國寶價值超乎尋常的青銅器,2002年,國家文物局將何尊與其他63件國寶共同列作永久不許出國展出的文物列入名錄。

陝西一廢品站裡的銅器,專家鑑定後竟然是國寶,禁止出國展出

讓人們驚訝的是,這件國寶竟然是從廢品收購站被發現並帶回博物館的。當時發現這件青銅器的文物工作者名叫佟太放,他在多年工作經驗的指導下,經常到廢品收購站的廢銅爛鐵中嘗試能夠獲得收穫,再一次偶然地嘗試中,他獲得了銘記一生的傳奇國寶。何尊被送到北京交付著名青銅器學家馬承源先生進行清理修復,在何尊的銘文上發現了一個震驚後人的秘密。

銘文赫然寫道“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第一次在出現在青銅器上。

陝西一廢品站裡的銅器,專家鑑定後竟然是國寶,禁止出國展出

我們現在可以從何尊看到12行122字的銘文,其中有3個字無法辨認,記述了西周時期周天子向一個名叫“何”的君主進行封賞的記錄。根據考古學家對這件器物的解讀,我們可以還原當時的情景。周成王在位的第五年,周公順利完成了東征,並且開始在洛邑地區建立新的城池,周成王於是就在鎬京召集宗室的青年一代進行訓誥。在誥詞中,周成王追憶了周文王準備伐商、周武王啟動伐商大業的歷史功績,並且宣告自己將在周王朝的國家中心地區——洛邑地區營建新的城池。這個銘文為彌補西周初年周成王時期的歷史事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陝西一廢品站裡的銅器,專家鑑定後竟然是國寶,禁止出國展出

現在,何尊作為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妥善地保護起來了。我們從何尊上的122字的銘文可以認識到,周成王向同族的子弟後生講述祖先的豐功偉績,並且向天下宣告自己將要在廣袤的中原大地定居的戰略佈局。何尊這件國寶和它上面的銘文,經過專業學者的翻譯,我們已經可以毫不費力地辨識了,但是還應該注意到的是,我們作為中華兒女應該像周成王緬懷祖先功業一樣,永遠地銘記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並且,銘記在歷史的洪流中做過突出貢獻的同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