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匣子,你知道是啥物件嗎?

戲匣子,你知道是啥物件嗎?

戲匣子,你知道是什麼物件嗎?對了,就是收音機,我們小的時候都稱呼它戲匣子。是它陪伴了我的童年乃至青年時代,它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也給我們全家人帶來了快樂。

那年月,家庭經濟條件差,白天在窪裡勞累了一天的娘晚上還要繡花,掙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娘繡花常常一繡就到大半夜。為了緩解孃的疲乏和寂寞,爹一狠心,花了十幾元錢買來一臺戲匣子。

一家人圍著戲匣子看了又看,娘更是愛不釋手。小小的戲匣子不足半塊磚大小,正面的塑膠殼子上有一個個的小孔,側面有兩個圓形的旋鈕。旋轉旋鈕,裡面便發出唱戲、說書的聲音。小小的我當時覺得很神奇:這麼小的盒子裡怎麼能裝進那麼大的人去呢?我問娘,娘笑而不答。我問爹,爹說等我長大了就明白了。那就暫且不去研究這個問題,有人在裡面給娘唱戲、說書,娘聽著高興,我聽著也高興,儘管有很多戲詞我聽不懂。

趕上陰天下雨的日子,不能下窪幹活,和娘一樣繡花的嬸子大娘們便都湊到我家來,一是為了在一起幹活熱鬧,更主要的是她們也喜歡聽戲匣子裡的唱戲、說書。大人們一邊聽著,一邊議論說笑,我在一旁也靜靜地聽著,甚至會跟著裡面唱起來。記得一次,我們一起聽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其中有一段是指導員郭建光和沙奶奶的對唱。在沙奶奶家養病的傷病員傷好了要回部隊去,沙奶奶以為是嫌她對傷員照顧得不夠好,就叫指導員郭建光給她提意見。其中有句唱詞是這樣的:

沙奶奶,我給你提提意見吧!

我哪裡聽得懂啊,只是一邊聽,一邊怪聲怪調地模仿著唱:

沙奶奶,我給你剔剔牙吧!

引得滿屋子鬨堂大笑,我也因此給大人們留下了笑柄。

爹孃對這小戲匣子像寶貝似的珍惜著,平時是不讓我動的,即使他們聽,也是聽一會關一會,說怕聽得時間長了,把戲匣子燒壞了。如今娘還保留著當年的習慣,電視看一會也要關一會。在她的腦子裡,這些電器東西開的時間長了就會被燒壞的。

已經記不清那個小小的戲匣子跟隨了我們多少年,只記得後來我家又換過好幾個戲匣子,而且這戲匣子的個頭也比原來大了,功能也比原來多了,音質也好了,還分出了長波、短波、中波等波段。

後來到西高坦中學上初中,聽戲匣子依然是我的愛好。大熱的中午也不休息,早早地來到學校,約幾個同伴一起去其中的一家聽評書。劉蘭芳播講的《岳飛傳》是我們的最愛。對精忠報國的岳飛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對奸佞禍國的秦檜我們恨得牙根癢癢。聽到高興處,我們眉飛色舞,聽到痛恨處,恨不得把戲匣子拿起來摔碎。但不能摔啊,明天我們還要來聽呢!

再後來去河間師範上學,我用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了一部袖珍收音機。紅色的外殼,白色小巧的旋鈕,很是漂亮。每天下晚自習之後,我便躲在被窩裡聽小說。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在戲匣子裡認識了肖復興、王蒙、池莉等作家,享受到了他們的作品給我帶來的愉悅,也使我漸漸地愛上了文學。

師範畢業後參加了工作,家裡的條件也好了,添置了電視機、錄音機,但我對這小小的戲匣子依然情有獨鍾。甚至在去窪裡幹農活的時候也要一手幹活,一手拿著戲匣子聽,惹得爺爺訓我:

看你,哪像幹活的樣子!

一晃三四十年過去了,愛聽戲匣子的娘變老了,腰身已不再挺直,腿腳也不那麼靈便了。一天,我給娘買來一部戲匣子。不,不叫戲匣子,人家叫老年人唱戲機。這行動式的小東西既有收音機功能,還能插儲存卡,想聽什麼隨便聽。娘像得了寶貝似的,每天抱著這小東西聽啊聽,我突然發現娘變回了年輕時的模樣,耳不聾眼不花了。

我決計明天再為我自己買一部戲匣子,因為這上面留存著我年輕時的歲月,看著它,聽著它,我也會像娘一樣變得年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