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松樹赤枯病的原因分析

松樹從幼樹到大樹,都能遭受赤枯病侵害,但幼樹受害較重。一般危害當年生嫩葉。松針受害後初為黃色段斑,漸變褐,稍縊縮,最後呈灰白色或暗灰色,病斑稍凹陷或不凹陷,病斑與健康組織交界處有一暗紅色的環圈。病部散生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潮溼時分生孢子盤吸溼長出褐色或黑褐色的絲狀或捲髮狀的分生孢子角。病斑可出現於針葉上、下不同位置,病斑以上部分往往枯死脫落,以葉尖枯死為主。病原菌為枯斑盤多毛孢子。赤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在樹上沒有脫落的病葉中越冬,分生孢子在次年春天開始發病,11月份基本停止。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氣孔或傷口進入針葉。氣溫高於20℃時,產生分生孢子,侵入針葉進行再侵染,一年可發生3次之多。在6月~8月份發病較重,7月份為發病高峰。一般危害小樹木,隨著樹齡的增大,感病相應減輕,密林比株行距大的發病嚴重,純林比針闊葉混交林發病嚴重;樹梢和樹冠比冠下和冠內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適地適樹,科學造林,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林木抗病性。葵花松對赤枯病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因此,選用葵花松造林,是防治本病的一種較好途徑。

2、施用淇林柯駿或淇林田鈞,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配合淇林歲語或者植大壯隔7天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效果最佳。

造成松樹赤枯病的原因分析

造成松樹赤枯病的原因分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