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捲菸廠的保護建築

哈爾濱捲菸廠的保護建築

一直不是很喜歡哈爾濱捲菸廠的味道,以前坐公交車路過那裡,總有股很濃的菸葉味兒。哈爾濱捲菸廠始建於1902年(前身老巴奪父子煙公司),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104號(原山街),到目前哈爾濱捲菸廠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伊利奧·阿羅維奇(E·A老巴奪)和其弟阿勃拉·阿羅維奇(A·A老巴奪)初來時僅是普通外僑。來哈後,發現從歐洲來的這些外籍員工有吸食菸斗及大白煙杆的嗜好,而市場上又無制菸廠家,他們看準菸草行業一定是發財之道,於是從俄國亞斯莫羅維、米薩格蘇等菸廠購進大批菸草和大白杆煙販賣,做起了貿易。老巴奪很快就賺了一大筆錢,於1902年在道里中央大街馬迭爾飯店附近買處門市房,併購置俄式手搖製紙嘴機和普通煙機各一臺,開辦手工作坊,又僱傭七、八名中國工人,從此,老巴奪兄弟倆由小商人變為手工作坊主。

慢慢地老巴奪的煙牌子創出了名,他們的產品也開始在國際市場有了銷路。這以後老巴奪先是被“英美菸草公司”合股辦廠,更名為“英美老巴奪父子煙公司”,經濟大權落於“英美菸草公司”手中。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人實行外匯管理、控制原料、增稅等手段,控制老巴奪菸廠,註冊成立了“老巴奪株式會社”。

1945年8月哈爾濱成為全國最早解放的中心城市,日本人統治的歷史結束了,恢復了“老巴奪父子煙公司”的原名,老巴奪家族的人仍任廠長。1950年,政府每年以二億元(東北幣)租金,將老巴奪菸廠租賃。雖所有權仍屬老巴奪,但管理經營權被政府所掌握。1952年4月被國家正式接收,更名為“國營哈爾濱制菸廠”,隸屬於哈爾濱輕工局,改名為哈爾濱捲菸廠,後來是中國菸草公司黑龍江公司的一家企業。

隨著城市的發展,大多數工業企業都搬遷到開發區了,哈爾濱捲菸廠也不例外,即將被搬遷,老巴奪時代留下的庫房卻是哈爾濱的一類保護建築,老庫房主體建築有四層,很典型的俄羅斯風格的建築,這個體量巨大的庫房坐落在交通要道,造型優美而顯得十分醒目。

老庫房建於1919年,是那個時代很流行的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建築設計師喜歡用各種折線、弧線來中和建築外表冷峻的線條。體現在老庫房上則是半圓形的窗戶、三角形的簷口線、多種圖形的腰線和柱線以及窗楣、疊簷、女兒牆等構成了這個壯觀的建築。庫房前部三層、後部4層,從遺留的痕跡看後增加的一層平直而樸素,強烈懷疑為日偽時期接建的。

適逢週日放假,加之這裡的庫房,我們想進去拍攝的願望沒能實現,菸廠的工作人員說,老庫房的內部已經多次改造、間壁,連樓梯都換掉了,老的機器也都更換了幾茬,也沒什麼歷史遺蹟了。

關於老巴奪兄弟的民族,很多資料裡面寫的是“猶太人”,但有專家指出老巴奪兄弟非猶太人而是卡拉伊姆人,我查閱了資料,的確有此說法。

卡拉伊姆人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在信仰、性格、習俗等方面既有猶太人的特點,又與穆斯林有共同之處。卡拉伊姆人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現已所剩無幾,有絕跡之虞。全世界卡拉伊姆人現有2500人左右,其中俄羅斯境內有600人,另有900人居住在烏克蘭,其餘分佈在立陶宛、波蘭、埃及、以色列、美國等地…… 卡拉伊姆人是一個突厥語民族,他們說一種特殊的突厥語,屬於突厥語族西語支。

這個民族最初發源於兩河流域。他們在埃及參加過第一代法老的遠征;在巴勒斯坦,他們為耶穌鳴不平,與法利賽人(猶太教的一派)據理力爭,認定基督與穆罕默德都是先知;他們把《舊約》中的《摩西五經》奉為本族《聖經》。

卡拉伊姆人與猶太人的區別的確很大。他們的房屋一眼就能區別開來:卡拉伊姆人的房屋門口都擺著一個小匣子,裡面放著《摩西五經》裡的幾首詩作,猶太人無此習俗。卡拉伊姆人有自己的節日,他們只慶祝在《聖經》裡有記載的那些日子。卡拉伊姆人的飲食和習俗是韃靼式的:他們的房子跟穆斯林的一樣,男女分開住,各佔一半;有錢的卡拉伊姆人通常有三妻六妾;克里米亞羊肉餡餅是韃靼人和卡拉伊姆人的傳統美食。

卡拉伊姆人在20世紀初曾經有一部分人在中國哈爾濱僑居,卡拉伊姆人的主要代表人物,哈爾濱捲菸廠的創始人老巴奪兄弟並非如學者所普遍認為的是猶太人,而是卡拉伊姆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