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所謂“極高明而得中庸”。顧名思義,是指達到極端的高明境界同時又遵循中庸之道。

於中國茶道而言,冠以“極高明”三字無疑是當之無愧的。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記載雲:“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堪稱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

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

老聃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

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王心鑑《詠茶葉》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陳香白先生則將中國茶道理論簡稱為:“七藝一心”,“七藝”為: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一心為“和”。

長安雅士薛佩生和終南隱士周山人,一如禪師,在太乙峪冷香齋,賞畫,撫琴,品茗,弈棋。

意即中國茶道的概念,是透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中庸之道,乃儒家道德標準之一,指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之態度。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揚“仁”——即“愛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時,強調“仁”的實行要以“禮”為規範,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並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治國理念。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為核心的思想文化體系,並形成影響人類文化數千年的東方文化圈。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中國茶道,也多方體現儒家中庸之“溫、良、恭、儉、讓”精神,並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偉大哲理於品茗飲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儒家在解決人與自然衝突時強調“天人合一”、“五行協調”。此等思想在中國茶俗中有充分體現。歷史上,四川茶館有一個重要功能,即是調解糾紛——於一茶樓之中“吃茶”:透過各自陳述、爭辯、最後輸理者付茶錢,如果不分輸贏,則各付一半茶錢。“吃茶評理”之俗後來延伸到全國範圍。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儒家推為五經之首的《周易》認為,水火完全背離是“未濟”卦,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水火交融才是成功的條件,叫“既濟”卦。茶聖陸羽根據這個理論創制的八卦煮茶風爐就運用了《易經》中三個卦象:坎、離、巽來說明煮茶中包含的自然和諧的原理。因為,“坎”在八卦中為水,巽代表風,離在八卦中代表火。在風爐三足間設三空,於爐內設三格,一格書“翟”(火鳥),繪“離”的卦形;一格書“坎”,繪坎卦圖樣;另一格書“彪”(風獸)給巽卦。總的意思表示風能興火,火能煮水,並在爐足上寫“坎上巽下離於中,體均五行去百疾”。中國茶道在這裡將儒家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

儒學認為天地人文都在情感理性群體和諧相處之中。“體用不二”,“體不高於用”,“道即在倫常日用、工商稼耕之中”,在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運動之中;人有艱辛、也有快樂,一切順其自然,誠心誠意對待生活,不必超越時空去追求靈魂不朽,“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意即合於天性,合於自然,窮神達化,便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快樂,達到人生極至。我國茶文化中清新、自然、達觀、熱情、包容的精神,所以是儒家思想最鮮明、充分,客觀而實際的表達。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歷代茶詩中,唐代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七碗茶歌最能代表儒家思想對茶的詮釋:

終南山棋局 長安雅士薛佩生和終南隱士周山人,趙員外在終南山不老松下品茗,賞畫,圍棋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儒家思想之外,中國茶道中,佛家道家思想也包孕在內。所以稱“融三教以成茶道”。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中國文化中儒釋道向來互成三足鼎立之勢。經過隋唐時期的三教講論與融通,三教合流在北宋已經大致成型,明代以後則成社會主流思想。儒家的主要功能當然是“治世”, 它是一種治理國家的意識形態, 確立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禮儀規範與典章制度。道教的功能主要是“治身”, 長生不老的神仙生活, 中國人素來心嚮往之。佛教的功能主要是“治心”, 在消除煩惱的心性修養方面, 有著明顯的優勢。有關心性修養的豐厚思想資源, 特別是禪宗的“明心見性”、華嚴宗的“理事無礙”、天台宗的“止觀雙修”等, 成了宋代儒學發展的重要源頭。佛道兩教, 因此配合實踐儒家的倫理規範。尤其是佛教, 在民間社會還承擔了許多慈善救濟的實際功能。唐高祖李淵下詔, 稱“三教雖異, 善歸一揆”。宋孝宗寫《原道論》, 提倡“以佛修心, 以老治身, 以儒治世。”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嚞則提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總體而言,“釋者出世也,道者遊世也,儒者入世也,禪者出世也,武醫者入世也,然目的有所不同,而本質始終如一,無非人之圓覺,天之虛中,地之誠一,終不離究極之變化也。”

茶人秀秀: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而秀秀茶藝培訓中心十五年來所推崇踐行教學之中國茶道,亦望能以“一”合“三”,以“藝”載“道”,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起,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功——誠所謂“極高明而得中庸,融三教以成茶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