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臨近端午節的六月,雷雨漫天,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雷擊傷人事件。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得何其渺小。今人尚且如此,那在沒有避雷針的日子裡,古人如何避雷?

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一、屋脊上安置吻獸

細心的你是否發現?許多古建築的屋頂正脊兩頭都坐著一正吻。它們狀若龍頭,那碩大的嘴巴咬住正脊。同時,在屋頂的各條垂脊上都設有垂脊獸,在屋頂翹起的戧(qiàng)脊安裝仙人等各種小獸。

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那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其實它們除了裝飾外,最主要的用途是為了避雷!

清康熙年間,有一位名叫卡勃里歐列·戴馬甘蘭的法蘭西人來中國遊歷,他寫了一部名為《中國新事》的書。書中提道:“中國屋宇的屋脊兩頭,都有一個仰起的龍頭,龍口吐出曲折的金屬舌頭,伸向天空,舌根連線著一根根細的鐵絲,直通地下。”這般奇趣的裝置,在發生雷電的時候就大顯身手,若雷電擊中了屋宇,電流就會從龍舌沿線下行地底,防雷效果妥妥的。

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戴馬甘蘭所提到的龍頭,就是古建築正脊上的正吻,也叫鴟(chī)尾。只是,大多數正吻並沒有金屬線連線大地。它不是古代版的避雷針,而是受雷者。

專家說,雷擊建築物是雷暴中心對建築物的放電現象,脊獸的形狀有很多尖端凸起,在雷雲的電場作用下容易形成電荷的聚集,產生區域性的電場畸變,容易與空氣中的遊離離子形成放電通道,從而形成雷擊。這些雷擊,往往被吻獸“照單吸收”,避免古建主體的破壞。可見古人的智慧真不是蓋的!

二、藏寶匣

雷電災害固然可怕,但古人在長期的鑽研摸索中,也是get到了不少防雷技巧,藏寶匣就是其中秘技之一哦。

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不少古建築都會在屋頂正脊中心的部位,藏一個金屬製的寶匣。比如故宮裡的承乾宮寶匣,裡面就裝有木刻版印製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金銀銅鐵錫五種材質的小元寶,還有“天下太平”字樣的帶孔金錢。古人認為這樣可以防雷鎮火,祈求建築屹立不倒。

但是由於寶匣是金屬物體,往往更容易遭受雷擊。承乾宮遭受雷擊時,雷電並沒有擊在屋脊兩端較高的吻獸上,反而擊中了屋頂正脊寶匣的位置。

三、造避雷室

春秋時期,孔子和學生經常周遊列國,常在江湖飄,遇到個颳風下雨、打雷閃電可謂是家常便飯了。孔夫子就經常告誡自己的學生,雷雨天不要站在樹下,以防被雷擊。面對天雷,古人可不會束手就擒,他們利用智慧的頭腦,搞出了避雷室。

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南朝劉宋時期,盛宏之在《荊州記》一書中記載:“湖陽縣,春秋蓼國樊重之邑也。樊重母畏雷,為母立石室以避之。悉以文石為階砌,至今猶存。”

從盛宏之的記載看,樊重為母親建造避雷室使用的材料全都是石頭。石頭具有絕緣作用,這樣的避雷室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前衛了。

四、金屬“葫蘆串”

南京有很多古塔,塔頂尖尖,塔剎部位有一些金屬裝置,這些金屬裝置都是避雷用的。被傳得最神乎的是南京高淳的保聖寺塔。

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保聖寺塔總高31。5米,塔頂4米多高的鐵製裝飾,由覆缽、相輪和寶葫蘆等組成。這個鐵製裝飾被人們稱為“葫蘆串”,其實它就是一個避雷裝置。正是由於安裝有“葫蘆串”,才使得這座古塔歷經2000多年而未遭受雷擊。

這樣的金屬“葫蘆串”,也能在北京看到。金朝第6位皇帝金章宗,曾在北京萬壽山頂的廣寒殿避暑。他在廣寒殿旁立了一個“鎮龍鐵桿”,鐵桿上端的“金葫蘆”是尖的,鐵桿又使金葫蘆和大地相連,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針”。

沒有避雷針的古人如何防雷?4大黑科技讓人歎服!

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建築歷經千年滄桑後依然巋然屹立,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國古建築上的避雷技術。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在同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創造了人類的奇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