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尷尬,劉備的無奈

對於標榜仁義道德的劉皇叔來說,益州是一塊燙嘴的肥肉。首席CEO諸葛亮的方針“隆中對”要求董事長必須開發益州市場,最終劉備佔據了益州,把劉璋趕到了荊南。蘇軾的父親蘇洵曾說劉備這麼做就已經讓天下人失望了,劉備動搖了他自己作為漢皇后裔光復中原的理論基礎。然後劉備就要開始填補奪取益州的戰略損失了。

蜀漢的尷尬,劉備的無奈

首先劉備必須佔領漢中,因為大巴山不如秦嶺可靠,漢中谷底也為翻越大巴山準備進攻關中的四川軍隊提供了休息站和戰略基地。可是秦嶺可以阻擋南下的曹魏軍隊,也可以阻擋北上的蜀漢軍隊。從此秦嶺就成了曹魏抵擋蜀漢北伐的天然防線,蜀漢的戰略格局被大大限制。

蜀漢定都成都,看似合理,因為成都在四川盆地深處,十分安全也很富裕。可是這和諸葛亮從漢中和荊州兩路北伐的大方略是不對應的。深居四川盆地的成都並不適合作為這兩路的居中排程中心,真正適合這個大政方針的應該是重慶,比如在抗戰中蔣介石選擇重慶作為陪都就是在時刻準備東出。因為重慶處在四川和湖南之間,如果劉備身處四川,為進攻樊城的關羽提供戰略支援,荊州可能也就不會丟了。但是,劉備不能這麼做,因為作為外來佔領者的他必須時刻打壓益州地方勢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由他親自鎮守成都。蜀漢政權一直面臨著的兩大矛盾就是內部的荊州外來勢力和益州本土勢力的矛盾和外部的蜀魏矛盾。後來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維九伐中原就是想同時解決這兩對矛盾,後者不難理解,前者就是要透過對曹魏的戰爭來鞏固蜀漢作為正統的理論基礎。

蜀漢的尷尬,劉備的無奈

但是四川可以自守但無力只靠這一隅之地取得曹魏控制的關中,漢高祖劉邦當年面對的是三個分裂的政權,而諸葛亮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曹魏政權。蜀漢失去荊州並再次奪取失敗後,已經宣告隆中對戰略破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