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同一個感動

共享同一個感動

——讀曹文軒《草房子》

文/陽光下的閱讀時光

很久沒有因為什麼而感動過了,人到中年,感覺現實生活中越來越缺乏感動,感動好像只是在小學生漢語詞典裡才能看到。

偶然翻看曹文軒的作品《草房子》,感覺是兒童文學類的讀物就隨手放棄了。直到在網上看到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摘得2016“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網上說這個獎項,是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世界兒童圖書創作者的最高榮譽,又被稱為“小諾貝爾獎”。曹文軒獲獎是該獎項設立60年來,首次有華人作家獲此殊榮。於是重新找出了《草房子》,以一個“大人”的身份再次閱讀孩子們看的書。耐著性子看完了第一章《禿鶴》,越看越吸引人,再看就放不下了。讀完全書才知道我被感動了。對沒錯,就是非常普通的兩個字:感動。

感動之餘,不禁自問,有這麼好的書就在我身邊,我早幹嘛去了?《草房子》能感動我這樣麻木的中年人,可想而知孩子們呢?

共享同一個感動

從資料得知,曹文軒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草房子》久負盛名,《草房子》從出版到今天可以說是中國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蹟,因為它已經是第300次印刷了,總共將近1000萬冊在中國大地上發行。《草房子》描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月光、水鄉、油麻地、草房子、蘆葦蕩、紅菱船、陸鶴的光頭、雪白的鴿子、頑皮可愛的桑桑、書聲琅琅的油麻地小學校園、秦大奶奶的艾地、蔣一輪老師悠長的笛聲像光滑的綢子一樣,還在春天的田野上飄拂,在《草房子》上空迴響……讀完《草房子》很長時間裡,感覺眼前只有這些久違了的鄉土氣息濃厚的溫馨畫面。

“秋天的白雲,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裡忽閃忽閃地飄落。這個男孩桑桑,忽然覺得自己想哭,於是就小聲地嗚咽起來。”

每一個成年人的記憶裡都有一座屬於自己難忘的《草房子》。童年的一切恍如昨天,昨天不曾來得及遺忘。一座《草房子》帶我回歸精神的故鄉。在情感的世界裡深情地眺望,人性的溫情、年少的懵懂,再次體驗成長期的驚心動魄與波瀾不驚。

《草房子》這部兒童成長小說,在藝術創作上有一種遊刃有餘,爐火純青的大家風範。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簡直到了出神入化,讓人大開眼界的程度。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活生生地躍然於白紙黑字之間,猶如面對面和我們交流,每一個人每一次出場和離去,沒有刻意的饒舌和多餘的筆墨,如繪畫裡的白描,語調舒緩,節奏明快,帶有深入記憶深處的詩意。字裡行間又有雷蒙。卡佛的簡約之美,藝術感覺力透紙背,連浮動的水聲風聲雨聲氣息聲都能清晰可聞。

《草房子》讓我感動的究竟是什麼?我想,除了以上作傢俱備的一名作家近乎“經典式”的文學藝術創造外,最重要的是作品裡那種如河流一樣,綿延不斷默默流淌在人心裡的人性之美。正如曹文軒在《追隨永恆》裡所言:

“能感動他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生死離別、遊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總而言之,自有文學以來,無論是抒情的浪漫主義還是寫實的現實主義,它們所用來做“感動”文章的那些東西,依然有效——我們大概也很難再有新的感動招數。”

桑桑的鴿子、細馬的羊群、秦大奶奶的雞鴨隊伍、杜小康的紅門。尤其是年邁的秦大奶奶為救落水兒童喬喬捨生忘死,最後為油麻地小學的一隻南瓜而死。桑桑賣掉心愛的鴿子,救助杜小康,在寒冬裡尋找柳樹鬚子的細馬,不甘屈服命運的杜小康,………油麻地裡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難忘的記憶,樸素而珍貴,難能而可貴。而能夠持有如此可貴品格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這些金子般閃光的東西,或許正是當今社會和成年人世界裡十分稀罕的東西。這是一種質問,難道成年人比不上老人和孩子嗎?成年人缺失的是什麼?《草房子》猶如一面鏡子和一隻燈盞,瞬間照亮了成人靈魂深處的油膩、骯髒、自私、虛偽。在孩子們如鏡子和燈盞般的童心愛心照射下,我們應該思考,思考一下和這些孩子們相比,我們比他們多了些什麼?少了些什麼?更為現實的是我們能夠給孩子們什麼?孩子們能夠從我們身上學到什麼?《草房子》不僅是一部關注少年成長的兒童文學,更是一部拷問成人心靈的教科書,人生的真善美盡在其中閃爍光輝。

共享同一個感動

油麻地的《草房子》多麼像理想世界裡的生命地理和詩意棲居地。願你我他都能融入《草房子》,和孩子們共享同一個感動。

注:本文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共享同一個感動

正版 草房子 曹文軒文集人民文學 小學生三四五年級課外書籍

檢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