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茶,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而今己風靡全球。中國作為世界茶葉的發源地、是世界最早發現、栽培和使用茶的國家。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飲茶習俗和茶飲文化己經深深地融入了中華兒女的日常生活,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代表、一個符號。目前我國的茶葉產業己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涉及面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佈範圍廣,從業人員多,產值多元化。三千年的茶葉栽培和文明史,茶文化己深入並持續地影響著我國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建設“一區域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的現代化茶產業己成為當今我國茶業發展的趨勢。

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應該說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鬥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等採取的步驟和具體措施。一個國家要提高一個產業的產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必將透過各種指向性檔案下達指令,從而形成一系列影響產業發展的政策。唐代是我國茶產業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期,陸羽《茶經》的問世,讓人們對唐代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品飲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個系統的認知;貢茶制度、榷茶制、茶馬交易、私茶政令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的茶葉生產和茶產業經濟,唐代茶葉政策的制定及茶產業經濟的發展,可以為現今我們發展茶產業生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因此,研究茶業政策對於瞭解唐代茶文化對其政治、經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前人研究表明,唐代的茶產業政策的變遷直接推動了當時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促進著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唐代茶文化開始重視釋迦思想,佛家子弟又以茶修身,這種茶與佛的結緣,促使了唐朝佛家茶禮的形成;佛家子弟多博學,習茶養性抒心懷,唐時大批佛家子弟的茶詩,就此形成。而朝政的昏庸和腐敗同時也改變了以茶喻己的有識之士和文人墨客。這種“進,不得所求;退,不能達志;”的惆悵心理孕育了大量詩詞的流傳,直接的促進了唐時茶文化的發展。

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而飲茶方式多樣化的形成和“茶宴”的興起與普及,是唐時茶文化的另一個見證。唐時飲茶習俗有“煮茶”、“煎茶”、“點茶”等;唐時宮廷茶宴有“大宴”、“賜宴”、“茶宴”等。梅妃與唐玄宗的鬥茶也顯示出,唐時茶宴歌舞樂器的盛行,這些都是唐時繁榮茶文化下的縮影。茶為飲品,客來敬茶的習俗,不僅在中原盛行,在遙遠的邊塞之地也盛行。

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縱觀中華千年封建史,各朝各代的沒落似乎都伴隨著朝政的昏庸和腐敗問題,唐朝末期也遵循此理。為了滿足上層階級對茶的品質與多樣化的追求,為了提高國庫財政,嚴格而苛刻的“榷茶制度”和嚴厲之極的“私茶”制度就此產生了。“榷茶制度”的實施激化了上層階級與茶農、茶商等底層人們的階級矛盾,惡化了封建時期的社會矛盾,這也間接地促進了“榷茶”制度的消亡。伴隨唐代“貢茶”、“榷茶”、“私茶”和“茶馬交易”等各種政策和社會現象的形成。

因此,本研究以系統分析唐代茶葉發展為線索,以唐代茶業政治為研究物件,系統的研究了茶業政策制訂的政治背景,從唐代文化形態、茶產業政策、以及對當時經濟、文化的影響等方面去分析,明確唐代茶產業政策對其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相關的研究結果可以用於指導當今茶產業生產發展的方針、政策的制訂以及茶文化推廣活動等,對於弘揚中華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神農本草經》是戰國至漢代間所著,此文證明戰國之前人們對茶己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華陽國志》載周滅殷後,巴蜀給周武王獻貢,其“園有芳荔、香茗”,說明巴蜀地區是我國最早飲茶和中茶的地方。學術界也認為,有關茶的知識和飲茶行為最早由巴蜀傳播到中原、楚國等地。秦漢時期,由於國家的統一、經濟的交融,茶的使用和種植,也以荊楚為基地,逐漸向東南和華南地區發展。後期逐漸發展為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