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炙手可熱的國學大師,因一首古詩被質疑實力,如今怎麼樣了?

引言

《呂氏春秋·博志》有云:“全則必缺,極則必反。”講的就是一箇中庸之道,認為不能使一件事情或者物品極端化,否則就會讓結果走向另一個極端。相似的話語還有《鶡冠子·環流》寫過的:“物極則反,命曰環流。”物極必反雖然不是必然發生的事情,但是事情總是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在社會中也同樣如此,因為很難知道下一個拐點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01

箇中案例如蒙曼,曾經被國學愛好者所推崇而聲名大振,同時也因為國學愛好者的批評而跌落神壇。在“中國詩歌大會”第五季播出時, 其中有個題目是《憫農》這一國人耳熟能詳的詩句,但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卻被嘉賓蒙曼理解成為農民播種。

節目播出後,網路上一片譁然,各種質疑聲開始散發,眾人紛紛質疑她的能力到底有多少?播種明顯是在春天進行的,可是詩中描寫夏日炎炎的場景對應的時間卻是夏天,這明顯不是蒙曼所說的播種應該見到的。

她是炙手可熱的國學大師,因一首古詩被質疑實力,如今怎麼樣了?

▲蒙曼詩詞大會節目照

一句話的錯誤竟然成為滑鐵盧的開始,網民紛紛質疑起蒙曼對於詩歌的基礎認識和專業水平。

北京大學研究員孫紹振曾經說過蒙曼對詩歌有誤解。

有兩個例子,一是劉禹錫的《烏衣巷》,蒙曼認為這首詩的解讀是,詩中呈現的是富貴的感覺,“家”代指的“和氣之家”。可是錐度學術界認為,劉禹錫的《烏衣巷》描繪的是滄桑而不是繁華美景。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另一個例子了:“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蒙曼居然將其解讀成是杜甫聞到火鍋的味道。

她是炙手可熱的國學大師,因一首古詩被質疑實力,如今怎麼樣了?

▲北京大學校門近照

孫紹振當時就指出,杜甫寫詩的時候正是春雨綿綿,恰逢杜甫剛好安定下來,不用再受流離失所的痛苦,心平一片祥和。當杜甫看到春雨來臨時,心中恰逢其時地流露出一種喜悅的心情,而不是所謂火鍋的味道。對古詩詞的研究蒙曼並不透徹,她的解釋也並不總是正確的。

可是當時的蒙曼風頭正盛,所以公眾對孫紹振指出的問題並不買賬,反過來還認為蒙曼的解釋是屬於新的想法和創意。《憫農》的播種讓蒙曼的支持者瞬間分化成了質疑者、反對者,短短的時間內,蒙曼就從神壇瞬間跌落。

她是炙手可熱的國學大師,因一首古詩被質疑實力,如今怎麼樣了?

▲蒙曼在百家講壇節目照

02

2007年,蒙曼接受百家講壇的邀請做主題演講,講述主題是武則天的生平事蹟,並且就此成為炙手可熱的國學大師。當時的蒙曼只有32歲,是此前“百家講壇”最年輕的演講者,直到今天也同樣如此。

蒙曼的解釋並不難懂,反而帶有通俗和接地氣的精彩,她對歷史的講解很符合大眾的認知。從那以後,蒙曼就被邀請參加“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和“中國詩歌大會”,逐漸積累了很多粉絲。藉著網際網路的風口,蒙曼曾創辦“蒙曼品最美唐詩”欄目,僅上線10天的時間就有超過300萬的播放量。

她是炙手可熱的國學大師,因一首古詩被質疑實力,如今怎麼樣了?

▲中央民族大學校門近照

除開網路紅人的身份,蒙曼在學校裡也是一位很受歡迎的老師。2002年,在北京大學獲得歷史博士學位後,蒙曼就回到了母校中央民族大學任教。

蒙曼對每個知識點和時間段都會準確分配,精心備課自然收穫的就是滿堂喝彩,

在中央民族大學,蒙曼的課堂來上課的學生非常多,幾乎是座無虛席。

蒙曼出自一個典型的書香家庭,父母都是老師,家裡有二十多個書架。受父母的薰陶,蒙曼也開始讀起書來。透過習慣的養成和時間的積累,蒙曼的閱讀量逐漸增加。

她是炙手可熱的國學大師,因一首古詩被質疑實力,如今怎麼樣了?

▲蒙曼發表演講近照

堅持閱讀的蒙曼在高中表現出了優秀的歷史和語文能力透過突出的學科優勢,蒙曼最終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之後一路進入研究生的道路。再後來,蒙曼成功考取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蒙曼對某些詩歌的解讀存在偏差是不爭的事實,正是獨到的見解才給她帶來大眾的喜愛與支援,當然她沒有因此而謹言慎行,最終跌落風口也算是令人咋舌吧。

不過我們需要明白一點的是,人無完人,如同宋代戴復古《寄興》詩中所寫:“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事物總是不完善的,如果真的面面俱到,也不會擔心會有物極必反的一面了。

結語

我們不應該因為一處的錯誤就去全面否定一個人。學者也是人,道理也是一樣的。有了錯誤才能避免後來的錯誤,才有利於推進後來的發展。不片面,以客觀的大體角度來看待事物,正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參考資料:

《國學女大師:蒙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