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眾所周知,春秋時期我國社會動盪不堪,經歷著劇烈的變動,諸侯國的興起與衰敗,政治格局的變幻莫測是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戰爭的頻繁發生能大國一夕之間歷經成敗興衰,小國的存亡更是朝夕可變。據相關史料記載,周初時諸侯國的數量能達“八百諸侯”,而經歷了春秋戰國的動盪,尚存的諸侯國僅有十幾個。

大多數人對春秋時期的大國都非常瞭解,對較小的國家卻知之甚少。

春秋時期的小國怎樣生存?它們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一、賄賂大國

中國古代歷史上,國與國之間互贈禮物十分常見,在春秋戰國這樣一個動盪不堪的時代,為了維護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送禮行為更多。

古代的“賄賂”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賄賂”不同,“賄”是指合乎禮儀地接受財物;“賂”則是超出利益範圍,具有功利色彩地接受。春秋時期,贈送財物給大國是小國極為重要的生存策略,僅《左傳》、《國語》的相關記載就能達到45例。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春秋時期的贈送財物行為非常普遍,有小國向大國贈送,也有大國向小國贈送,主要以小國主動贈送為主。

面對春秋時期戰爭頻仍的社會狀況,不斷受到大國排擠的小國不得不在夾縫中求生存,其中鄭國最為典型。鄭國地理位置非常不利,處於中原腹地,易攻難守,晉、楚爭霸中原時就在鄭國的土地上進行了多次征戰。

深受戰事之害的鄭人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的外交策略,“

晉來從晉,楚來從楚

”,晉國來到就聽晉國的話,楚國來就聽楚國的話,同時與晉國、楚國建立友好關係。公元前562你那,鄭國的公孫舍率領軍隊攻打宋國,晉國召集十一國聯軍準備討伐宋國,焦急的鄭國最後透過向晉王獻上兵車女樂,最終免除這場禍劫。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除此之外,鄭國內部的鬥爭也十分頻繁,國內不少公子都流亡在外。

公元前581年,晉國的君主去世,當時有可能繼承王位的有公子繻、公子髡頑兩個人選,晉國內部的政治集團因為王位繼承意見不合發生衝突,公子繻被殺。晉國看鄭國內亂,趁機召集其他諸侯國準備攻打鄭國,鄭國送給晉國“襄鍾”,又讓子駟前往晉國做人質,得以解除危機。

周天子最初分封之時,希望蔡國能監視南方郭家,作為中原的屏障。

但因為周朝的勢力越來越來衰弱,大國之間紛爭不斷,蔡國也被捲入強國之間的鬥爭中。公元前522年,各諸侯前往蔡國參加蔡平公的葬禮,蔡國的太子朱不是嫡長子,取得君位之後國人都不尊重他。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東國是太子朱的叔父,透過賄賂的辦法同楚國的權臣費無極結交,費無極恐嚇蔡國人立東國。蔡國人害怕楚國的勢力,就將太子朱驅逐出境,東國如願以償成為蔡國的國君。東國透過賄賂達成了稱王的目的,楚國則因收受賄賂插手蔡國的內政,進一步控制蔡國。

到了春秋中後期,晉國、楚國之間的額戰爭愈演愈烈,許多小國都被牽扯其中。他們為了能在亂世生存兩面討好,以免遭戰爭之害。

陳國是中原的姒姓小國,周天子分封時因“不絕夏祀”的成規在夏朝故地建立起陳國。陳國作為異性國家,雖表面上與諸侯關係融洽,實際上則有不少嫌隙暗生。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隨著晉國、楚國插手諸侯小國的內政越來越頻繁,陳國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矛盾也更加凸顯。據《春秋》記載,鄭國曾受到晉國的指使對陳國用兵,希望透過威懾陳國讓其臣服自己,後來陳國賄賂鄭國以宗器,終將禍患免除。

春秋時期小國會賄賂大國,大國也會因為各種原因給小國送禮。楚國在城濮之戰中失敗後,局面轉為晉強楚弱。楚國為了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透過賄賂鄭國的方式分化晉、鄭之間的同盟關係,希望能夠削弱晉國的勢力。後來晉國質問鄭國交好楚國之事,鄭國在晉楚兩大壓力之下派遣使者前往求和,結果晉國不但不聽,還將使者殺害,後來楚國曾透過“圍魏救趙”的方式解救鄭國。

二、政治聯姻

弱肉強食的春秋時期,各國除了透過賄賂的方式改善國際關係,還會透過政治聯姻促成兩家友好

。處於夾縫中的小國更是希望透過聯姻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邦交關係,求得生存外援。聯姻使春秋時期的大小國之間建立起具有血緣性質的特殊政治關係,影響著各國政局,這也是小國重要的生存策略。小國的聯姻共分為三中型別,一是與大國聯姻,二是與周王室聯姻,三是小國之間聯姻。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第一,小國與大國之間的聯姻。

小國與大國之間的聯姻有兩種情況,大國主動與小國聯姻或小國主動與大國聯姻。春秋時期,大國為了在爭霸中獲得一席之地,有很多時候會透過聯姻的方式擴大自身在各國中的影響力。在諸侯國的邦交之中,婚姻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能夠讓本來敵對的兩個國家保持友好的合作關係。

但是,也會出現小國沒有將其與大國之間的婚姻關係處理好而召來戰爭討伐。如公元前657年,齊國就因為蔡國的蔡姬服侍不周到就出兵討伐。大多數時候的聯姻能夠為國家帶來利益,如宋國與聃國、吳國與徐國、楚國與鄧、息、陳江等周邊國家聯姻等。

楚國透過聯姻的方式控制了江漢流域,積極北上,與晉國爭奪中原政權。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一些小國為了保護國家會主動嫁女於大國,討好取悅國君。春秋中後期,原本臣服齊國的杞國因晉國的強大不得不屈從晉國。杞桓公為了緩和與晉國的關係前往求見魯成公,一方面緩和與魯國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希望魯國能在其中周旋,達成杞國與晉國的聯姻。

第二,小國與周王室的聯姻。

在春秋之前,周王室主要透過聯姻的方式籠絡諸侯,周人逐漸形成了“同姓不婚”的風俗,因此周王室的婚姻問題只能透過異性諸侯解決。周人同姓不婚一方面出於健康考慮,另一方面則是維持友好邦交關係的需要。周王的王后大多來自陳、杞、紀等非姬姓之國。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第三,小國之間的聯姻。

在春秋戰國時期,大國爭霸,小國的國力不足以抵禦大國的進攻,常常受到侵略。想要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生存,小國必須做兩手準備,一方面透過與大國聯姻成為大國的附庸;一方面小國之間聯姻,結成堅固的聯盟來抵禦外界侵略。弦、江、黃、道等國都是處於淮河上游的小國,隨著楚國對周邊國家的侵略不斷加強,小國內部人心惶惶,於是國與國之間透過聯姻結盟來對抗楚國。

三、遣質大國

人質邦交指的是實力相對較弱的諸侯國將太子、公子或卿大夫送到大國做人質或者大國扣押小國使節。

春秋以前,國與國之間在交往中遵循禮制,十分注重誠信,各國都會自覺遵守禮制。自從周平王東遷,周朝政權日漸衰落,諸侯崛起的過程中禮法也遭到破壞,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出現危機,常常爾虞我詐,小國會因為求和、聯盟等目的,遣送質子作為信守承諾的保證。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春秋前期的人質大多是互相的,隨著後期爭霸逐漸加劇,人質邦交才出現單向性的特點,小國在大國強權的壓迫下,為了儲存自身不得不委質大國。

這一時期的人質邦交分為不同的情況,有王室與諸侯之劍,也有諸侯與諸侯之間。其中,諸侯與諸侯之間的惡人之交換較為常見,且常常表現為小國先送人質到大國,作為履行盟約的保證。

周王室與鄭國的人質邦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早進行的,周王室因驪姬之亂政鬥激烈,鄭國幫助周王室平定叛亂後又協助周平王遷都洛邑。平王為答謝鄭武、昭公,讓他們作周王朝的卿士。隨著鄭伯勢力的增長,周平王心裡越發不安,開始削弱鄭國的勢力,鄭武公對周天子非常不滿。在矛盾即將爆發之際,周王室、鄭國分別遣送質子到對方國家。在春秋戰國的紛亂中,連周王室都要委質於諸侯國,何況那些依附於周生存的小國呢?

烽火連天,春秋戰國時小國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在春秋戰國這個諸侯爭霸的時代,齊、楚、晉等大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四處討伐,選多小國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遣送質子到大國,被遣送的一般是太子或公子。

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處於戰略要地,常成為晉、楚爭霸的焦點。公元前594年,在宋國遭到猛烈攻擊。萬分危急時與楚國定下盟約,將宋國的華元遣送作為人質,後因內政變動又送宋公子圍龜。

結語

春秋時期無疑是大國爭霸的時代,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小國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但小諸侯國雖實力不佳,也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在政局的不斷變幻和頻繁的戰事中探索出適應當前國情的生存策略,有賄賂大國、政治聯姻、委質大國等。

小國多種多樣的生存策略和夾縫中求生存的不屈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參考文獻:《春秋》《史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