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亂認高句麗當祖國:都是北齊皇帝惹的禍,讓韓國人找到了藉口

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隊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建築風格奇特的石城,在此後的10多年,考古學家反覆研究、論證和挖掘,一座宏偉的東亞山城式建築宮殿現出原形,它就是高句麗王城。同時,還發現了高句麗王陵,其造型頗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韓國亂認高句麗當祖國:都是北齊皇帝惹的禍,讓韓國人找到了藉口

高句麗王城遺址

高句麗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權,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王城、王陵遺址自然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不過,這卻遭到了韓國人的抗議,他們認為高句麗是屬於韓國的,向中國索要遺址中出土的文物,甚至還派人盜挖出王陵中的文物“出行圖、青竜圖、白虎圖、玄武圖”,並偷運至韓國,目前存放在韓國國家博物館。

此後,中方多次要求韓方按照國際公約完璧歸趙,但韓方卻表示它們就是韓國古代的文物,拒絕歸還。

高句麗王朝,明明是我國古代東北的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朝鮮半島歷史上的高麗王朝沒有關係,與韓國正宗的“三韓”更是八竿子打不著,韓國人憑啥說是他們的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先捋一捋高句麗王朝的前世今生。

韓國亂認高句麗當祖國:都是北齊皇帝惹的禍,讓韓國人找到了藉口

高句麗源自於九夷之一的扶余

高句麗建國者為朱蒙,朱蒙是扶余(夫餘)王族成員,扶餘國始建於公元前2世紀,滅亡於公元5世紀末,是我國東北地區與朝鮮半島北部第一個建立政權的古老民族。

扶余族稱最早見於《史記·貨殖列傳》中,有燕“北鄰烏桓、扶余”之語。西周王朝時期,居住在我國東部沿海一帶的九夷,扶余就是九夷之一。另外,扶余一詞,是由“濊(hui貉、穢)”緩讀演變而來,說明扶余族的成員主要是濊貉(huì mò)人,因此“扶余”就當作族稱了。

扶余的興起,是伴隨著扶餘國的建立才被中原人所知,鼎盛期的扶餘國,有8萬戶。扶余族的先祖,本居住中原,與華夏族聯絡緊密,深受中原文化影響。

公元前2世紀初,漢武帝派兵滅掉衛氏朝鮮政權,在東北一帶設立玄菟等四郡,扶余歸玄菟管理,與漢朝是臣屬關係,扶余王的印章,也由漢廷頒發,扶餘國替漢朝鎮守遼東。

後來,扶余王室內亂,國家鬧分裂了,分裂出來的扶余人,又建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高句麗,另一個是百濟。

大約公元前37年,扶余貴族朱蒙率領一部分扶余人獨立,建立了高句麗王國。不過,高句麗也是接受漢朝的統治,也像扶餘國一樣,歸屬於玄菟郡治下。

朱蒙建國之後,對鄰近同族系諸部發動了兼併戰爭,先後滅掉了許多小邦國,也逐漸強大起來。公元21年,羽翼漸豐的高句麗,正式出兵攻打扶餘國。當時,扶餘國打不贏高句麗,就臣服於後者。但是,當高句麗與中原王朝爭霸時,扶餘國又往往站在中原王朝一邊,這讓高句麗很惱火。高句麗好太王繼位,趁著中原內亂,以扶余“中叛不貢”為由,於公元411年發兵攻扶余,奪取扶余64城,將扶餘國納入高句麗的勢力範圍。公元494年,扶餘國滅亡,多數扶余人加入高句麗,另外也吸收了在遼東的漢人、靺鞨人(女真)等民族,共同組成了高句麗。這說明,高句麗是以我國東北少數民族為主而組成的國家。

高句麗雖然強大,但在對遼東地區擴張的過程中,先後受到過東漢、公孫氏、曹魏、鮮卑慕容氏的多次打擊。同時,高句麗在向朝鮮半島的擴張過程中,遭遇到了百濟的反擊,南下也不太順利。

因此,鑑於中原王朝的強大,高句麗當了很久的孫子,就一門心思發展經濟,休養生息,擴充軍力。一直到好太王時期,憑藉著“國富民殷”,又向周邊國家如扶余、百濟、新羅等國發動了戰爭。

不過,高句麗不敢向西發展,因為,南北朝時期,中原霸主北魏太過於強大,明顯打不過,乾脆就一門心思向朝鮮半島擴張。因此,高句麗為了實現其宏圖,於公元427年把王城遷到了平壤,以加強對漢江流域的控制。

從此,朝鮮半島進入了三國角逐時代,新羅、高句麗、百濟互相攻伐,一直到高句麗被唐朝滅亡。

新羅、百濟、高句麗與三韓的關係

漢朝時,半島北部為漢四郡,武帝滅掉了衛氏朝鮮,這個所滅掉的衛氏朝鮮政權的創立者,叫衛滿,是戰國時期燕國人,在西漢初年,他帶領一群人到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衛氏朝鮮。

韓國亂認高句麗當祖國:都是北齊皇帝惹的禍,讓韓國人找到了藉口

因此,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先是燕國人稱王,後來又是扶余人建立的高句麗稱霸,一直都是中國人的勢力範圍,只有在半島最南部,才真正是韓國人的地盤,即“三韓”。

1897年,朝鮮王朝第26代君王李熙登基,在其敕令中宣稱“我邦本為馬韓辰韓弁韓

三韓

之地……及高麗時吞併馬韓辰韓弁韓,是謂統合

三韓

……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這句話就等於給朝鮮族的起源定性了。因此,現在韓國人都自稱為“三韓子孫”,這一點與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類似,也就是說韓國人都覺得自己源自於“三韓”。

三韓,是古代朝鮮半島南部三個小部落,分別為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

公元前3世紀,我國扶余人南下朝鮮半島,滅掉了三韓之一的馬韓部落,建立了百濟,其統治階層都為扶余人。後來,辰韓部落也出了個牛逼人物,吞併了弁韓,建立了新羅。

因此,新羅是韓國土生土長的古代國家,而百濟則是中韓混血政權,算韓國的也沒啥關係。但是,高句麗則是與三韓毫無關係,是純正的中國古代政權。

因為,公元668年,高句麗被唐朝滅國,其民族也隨之解體,其族人大多遷入中原地區。645年,唐太宗攻打高句麗,奪取了10餘城,並把城中居民共7萬人遷入中原。高句麗滅國之後,唐高宗將高句麗族主幹部分遷入中原,總人數將近20萬,主要為王族、貴族及富人。遷入中原的高句麗人,全部被同化於漢族。

只有少部分高句麗底層人逃到了南部的新羅,公元918年,王建在新羅北部建立王氏高麗,攻滅新羅、後百濟,已經與新羅融合的高句麗人,在王氏高麗國管理下,與半島居民發展為高麗族,是今鄰國朝鮮族的先人,但與自稱“三韓”子孫的韓國人,還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因此,韓國人主張高句麗屬於他的國家歷史,純屬無稽之談。因為,北部的朝鮮族,儘管與高句麗人有血緣關係,都沒資格主張高句麗王朝的歸屬,更別說是韓國了。

否則,就等於是一個國家接受了外國的難民,就可以主張外國的主權了。就好比是古代有阿拉伯人進入中國,他們融入了中國,那中國是不是可以主張阿拉伯帝國屬於中國歷史呢?

韓國亂認高句麗當祖國:都是北齊皇帝惹的禍,讓韓國人找到了藉口

韓國人為啥要說高句麗屬於其歷史?

如今,韓國人之所以主張高句麗的歷史主權,主要是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就把高句麗王朝與高麗王朝混為一談,非要說高麗王朝是高句麗的延續,要知道這兩個王朝間隔了250年了,怎麼就扯到一塊了呢?說起這個事,咱中國人也有一定的責任。

漢朝,高句麗,本叫高句驪,其君王都自稱高句驪王,但是,到了北齊,廢帝高殷對高句驪王冊封之時,就去掉了“句”,並把“驪”改為“麗”,叫作高麗王。“隋唐之際,皆稱高麗,不加句字,蓋始於北齊之封號。”就是因為北齊皇帝冊封上的不嚴謹,成了始作俑者,後面史書就一錯再錯,讓韓國找到了藉口,也就有了開篇韓國人的盜挖高句麗王陵一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