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全文共2055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皇子更名,主要方式為

皇帝賜新名

。兩宋是中國避諱由相對寬鬆趨於嚴格的轉折時期,皇帝“改名與他們

身份進階的過程

有著很大的關係”。皇子作為宋代皇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王朝的潛在繼承人,

對宋王朝統治具有特殊意義

古人在一般情況下,

更改名字的現象並不常見

。然而作為趙宋王朝統治集團重要組成部分的皇子群體中,卻有較

高比例的更名現象

皇子更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更名即指由

曾用名改為現名

。北宋中前期皇子共有41人,早亡者有15名。其餘26名皇子中先後更名者多達12人,更有

皇子曾多次更名。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更名對皇子本人而言意味著

身份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臣民避諱。隨著皇子

賜名制度的進一步規範

,皇子更名現象便只零星出現於個別時期。

瞭解

宋代皇子更名的行為

,需從廣義皇子更名、狹義皇子更名、皇子更名原因、皇子更名的影響

四個方面進行了解。

廣義皇子更名

宋代君主非常重視家族的

昭穆順序,

為避免子孫後代重蹈周天子所封姬姓諸侯因不識昭穆而互相攻訐的悲劇,宋太祖在立國之初便頒佈了

《宋太祖御製玉牒序》

規範了宗室取名,便於理清昭穆順序,以此團結宗室鞏固王朝統治根基。廣義上的皇子更名與

宋代宗室賜名有關

,即皇子賜名不再遵循

《玉牒》,

而是相較於

“譜名”

進行更改。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宋太祖對光義和廷美的子女,都保持著

一視同仁

的態度

。宋太祖的兒子趙徳昭和趙德芳,趙光義的兒子

趙德崇、趙德明和趙德

昌等,趙廷美的兒子趙德恭、趙德隆和趙德雍等均為德字輩且

皆稱為皇子

但自太宗繼位後,陸續將諸皇子更回

“元”字輩

。且自真宗朝開始直至

北宋滅亡

,太宗一系皇子賜名均不再遵循《玉牒》,而是給

皇子賜單字名。

有的初次賜名時即

賜單字名

,有的初次賜復字名日後因各種原因改為單字名。與此相反,太祖系與廷美系子孫以及太宗系旁支子孫則嚴格按照

《玉牒》取名

。以漢王元佐七世

孫南宋名相趙汝愚

,就是按照《玉牒》所定昭穆順序取名。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狹義皇子更名

1、

太宗朝皇子更名現象

太宗朝共有3次皇子更名事件,且更名

皇子數量逐漸減少

。宋太宗共有皇子9名,除

九子趙元億早亡外

,其餘8子均成年。8子中僅有徳崇、德明、德昌、徳嚴和德和先後更名。

第一次皇子更

名是

宋太宗

為出閣皇子,即長子徳崇、次子德明、三子德昌、四子徳嚴及五子德和進行的

集體更名活動

與之相伴的是11天后的集體加官進爵。其他3子因年齡尚小或未出生,故

不在更名之列。

第二次皇子更名範圍

縮小為次子元佑

、三子元休和四子元雋。長子元佐不再列入此範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其替

趙廷美辯解不得

,發狂傷人。第二因縱火案被廢為庶人,暗指其已失去

皇儲

競爭資格。

把宗朝皇子更名在範圍上呈遞減趨勢。呈現出皇子群體更名與個體更

名相融合

,皇子更名與身份提升相統一的趨勢。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2、

真宗朝皇子更名現象

宋真宗一生共育有

6

位皇子

,除二子悼獻太子玄祐與六子受益先後更名外,其餘4子均因早亡而未及賜名

真宗

死亡後的仁宗朝

,為避聖祖趙玄朗諱而改為趙祐。仁宗更名與其被

立為皇太子有直接關係

,趙禎為真宗唯一成年皇子

原名受益。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3、

仁宗朝皇子更名現象

宋仁宗的后妃共為他

生育皇子

3

,皆早亡。仁宗無奈只得將堂兄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兩度養於宮中,備為皇嗣。

終仁宗一朝

未再誕生皇子

,於是立(宗實)為皇子。趙宗實改名趙曙,與其由宗室子被立為皇子有

直接關聯

,也暗含仁宗皇帝將他作為

接班人的意圖。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皇子更名原因

1、

適應身份地位的提升

宋代自真宗朝開始,皇子賜名便與宗室子賜名相區分。皇子不再被按照

《玉牒》

賜名,以此顯示皇子相較於宗室子的特殊身份,這也成為以後宗室子升為皇子後進行更名的

重要因素

此外皇太子作為

皇子中的特殊存在,

其名字又進一步區別於其他皇子。由此可見宗室子到

普通皇子再到皇太子

,隨著身份地位的提升,名字也逐步

趨向於特殊化。

2、

因避諱而更名

宋代有

嚴格的避諱制度

,上至王侯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需避諱。宋代避諱的特點是一般只避尊長之名,

不避其字、號或諡號

避諱的內容可分為官諱與私諱,官諱又稱國諱,皇子更名現象中所涉及的

避諱僅包括官諱。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皇子更名的影響

1、

鞏固提高皇子名分與地位

北宋皇子

更名常與加官進爵相伴,或早於加官,或晚於進爵。早於加官進爵的更名,對皇子而言意味著其

政治地位的進一步提高

,並暗示不久後的加官進爵。

宗室子由於被收養為皇子或整體提升為

皇子而更名,

在譜系上由旁支升為嫡系,起到了

正名的作用

。皇太子改名起到“去

聯文尊王統

,所以辨名分示等威”的作用。

2、

便於官員和百姓避諱

皇子將名字由復字

名改為單字名

,由常用字改為生僻字,避諱數量與難度均有所降低。將極大地便於,官員和百姓避諱。

宋代這種前期引導

,為後世統治者,為皇(養)子更名起到

借鑑作用。

北宋出現皇子改名的現象,瞭解宋代朝廷受禮節影響的改變

北宋中前期皇子

長期頻繁的更名現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並不常見,其中尤以太宗朝和

英宗朝皇子更

名最多。

更名皇子以成年出閣皇子居多,表現為皇子群體更名與個體更名同時進行,復字名向單字名轉變與

常用字向生僻字轉化

相結合。

皇帝透過為皇子更名,以使其

適應身份地位的提升

,是皇子更名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有避祖諱,以及方便臣民避諱的考量。

參考文獻:《宋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