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明朝嘉靖皇帝是以藩王的身份入繼大統的,他即位之後,居然因為認誰為父親與群臣展開激烈的鬥爭,史稱“大禮議”,並深刻影響了明代政局。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01

嘉靖入統

明朝的正德皇帝以貪玩荒淫而著稱,正德十五年(1520),皇帝在南巡時船翻落水,隨後大病一場,次年便去世,年僅31歲。正德皇帝的突然去世給群臣留下一個難題:正德皇帝生前沒有子嗣,也沒收養宗室幼兒為子,並且他是孝宗的獨子,所以也沒有親兄弟繼承皇位。群臣展開討論,內閣首輔

楊廷和

最終根據朱元璋《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選擇了明武宗正德帝的堂弟

朱厚熜

繼承皇位。楊廷和的主張得到武宗生母

慈壽皇太后

的認可,於是以武宗遺詔和太后懿旨的形式宣朱厚熜入繼大統,其時年15歲,為明世宗嘉靖帝。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鄧超飾演的正德皇帝

明憲宗成化帝有14個兒子,其三子

朱佑樘

即位為孝宗,嘉靖帝的父親是其四子

朱佑杬

,生前封號為興獻王。世宗是以藩王的身份入繼大統的,那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世宗繼承皇位,以血緣關係認自己的父母為父母,還是繼承明朝前代皇帝的宗統,在身份上過繼給孝宗當兒子?所謂名不正而言不順,宗統問題在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前代歷史上,一般皇位繼承都是父死子繼或者兄終弟及(親兄弟),兄終弟及在身份上,父親同為前代皇帝,所以並不存在繼承宗統的爭議。當然也有例外,除卻宦官或外戚專權失序的廢立,漢代繼承成帝皇位的哀帝和宋代繼承仁宗皇位的英宗便可以作為參考,他們與上一輩分的皇帝,都是叔侄關係,他們兩都是在皇帝生前就被送入皇宮作為養子,所以他們都稱前代皇帝為皇考(相當於父親)。雖然英宗在即位之後,朝廷爆發了禮儀爭論,但最後也沒爭論出什麼結果,英宗想稱自己的父親為皇考最終也沒有明確的定論。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清平樂 仁宗少年時就被養在宮中

02

大禮議之爭

嘉靖帝即位六天,內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等一群大臣便聯合上書,引經據典稱

“漢成帝立定陶王為嗣,而以楚王孫後定陶,承共王祀,師丹以為得禮。今上入繼大統,宜以益王子崇仁主後興國。其崇號則襲宋英故事,以孝宗為考,興獻王及妃為皇叔父母。”

按照群臣的意見,新皇帝應該稱孝宗為皇考,稱其生父興獻王為皇叔父。嘉靖帝看後,非常不高興,說道:

“父母可移易乎?其再議!”

嘉靖帝以父母生養之情不可辜負為由,拒絕了群臣的要求。

楊廷和又多次率領群臣上疏,要求皇帝稱孝宗為皇考,這給嘉靖帝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就在皇帝孤立無援的時候,突然有個叫張璁的小官上了一份奏章,名為《大禮疏》,這封奏章的核心是嘉靖帝與前代的兩個皇帝不同,並沒有早年被收養入宮,所以只是繼承了武宗的皇位,而不必繼承孝宗的宗統。他還十分強調父子血緣關係,說

“子無自絕父母之義”。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嘉靖與楊廷和在爭論

這對嘉靖來說真是雪中送炭,於是他隨即下詔尊父親為“興獻皇帝”,母親為“興獻皇后”,尊自己的祖母邵氏(憲宗貴妃)為皇太后。表示自己繼承的宗統直接從爺爺成化帝處來,與前代孝宗無多大關係。

但這這個詔書直接被內閣首輔楊廷和駁回。嘉靖帝隨即表示,自己看中親情,不能為了當皇帝而不盡作人子的責任,要丟下皇位繼續做藩王。楊廷和只能做出妥協,表示可以將其父母尊為興獻帝和興獻後,表示尊崇,皇帝可稱其為父母,但是還必須稱孝宗為“皇考”,意思是將嘉靖帝血緣和社會身份兩個維度的父母區分開來。嘉靖帝也同意了,這成為暫時議定的結果。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嘉靖

03

廷杖與嘉靖的勝利

爭論雖然以嘉靖皇帝的勝利而告一段落,但嘉靖帝對這結果並不滿意。而朝中也有一群小官為了政治投機不斷地上疏,要求進一步議禮。而楊廷和一派也上疏,指斥張璁、桂萼等人為小人。嘉靖三年(1524),楊廷和對朝局很失望,便上書告老還鄉。嘉靖帝順水推舟,批准了他的申請。楊廷和是反對派的領袖,他離官後,失去束縛的嘉靖將反對他的一批官員先後罷官。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楊廷和上書告老還鄉

在罷黜楊廷和一黨的同時,嘉靖帝大力提拔張璁、桂萼等人,此二人都提拔為翰林學士。隨即,嘉靖下詔尊父親為

“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

,祖母為

“本生母章聖皇太后”

。這道詔書在群臣中間炸開了鍋。於是朝堂上的論爭更加激烈,

恰逢嘉靖帝讓禮部頒行新的尊號,群情激憤。於是在修撰楊慎(楊廷和之子)和吏部侍郎何孟春的帶領下,220餘人跪在左順門外,高呼“高皇帝(指太祖朱元璋)”、“孝宗皇帝”。事情發展到了高潮。

對於如此大的群臣請願,嘉靖皇帝直接派出錦衣衛將眾人逮捕入獄,然後按照官員等級處理,“

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一百八十餘人廷杖

”。明代的廷杖十分殘忍,在廷杖中,直接有17人被當場打死。嘉靖帝以最粗暴的方法消除了反對的聲音。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廷杖

04

“大禮議”的餘續

嘉靖杖責群臣之後,大禮儀引起的政治波浪依然在繼續,仍有不少士大夫不畏強權死諫。嘉靖七年(1528),嘉靖頒佈《明倫大典》,對大禮議進行官方定性,並重究楊廷和罪責,說

“楊廷和為罪之魁,懷貪天之功,制脅君父,定策國老以自居,門生天子而視朕。法當戮市,特大寬宕,革了職著為民。

”支援楊廷和觀點的一派也全都被削職為民。同時升任張璁為內閣首輔。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錦衣之下 嘉靖帝

之後,嘉靖皇帝可能因為自己史無前例的禮制改動而不自信,所以不斷地改動傳統的國家典禮,在典禮的議定中,又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可以說,嘉靖年間兩位重要的內閣首輔夏言、嚴嵩,都是因為幫助皇帝改定典禮有功而受重用的。嘉靖十七年(1538),在嚴嵩的支援下,嘉靖帝的生父興獻王入享太廟,他從沒當過皇帝,神位卻進入太廟。大禮儀似乎還帶來另一個消極的影響,嘉靖皇帝本來即位之初是有雄心壯志的,但他卻在長達20多年的大禮爭論中漸漸消磨掉政治的耐心而沉迷於道教。

嘉靖皇帝應該認誰當爹?這個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明代政局

嚴嵩

05

文史君說

嘉靖時期的大禮議之爭是明朝歷史上的一件關鍵性大事。我們可以拿宋朝英宗時的濮議作對比。宋英宗面對士大夫的反對,只能妥協。而嘉靖帝卻透過替換宰輔和暴力的廷杖直接強硬地貫徹自己的意志。這反映了宋代和明代皇權的差別。大禮議之後,明朝的內閣制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楊廷和及以前,內閣首輔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限制皇帝。而張璁以後,內閣首輔完全成為皇帝的附庸。所以嘉靖中後期嚴嵩權力雖大,但是一旦皇帝失去對他的信任,便立馬被扳倒。

06

參考文獻

谷應泰:《明史記事本米》,中華書局,2000年點校本。

張顯清:《明嘉靖“大禮議”的起因、性質和後果》,《史學集刊》1988年第4期。

鄧志峰: 《嘉靖初年的政治格局》,《復旦學報》1999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