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劉邦出身市井混混,卻建立了西漢王朝,無外乎這八個字

劉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即漢高祖,說話風趣幽默,臉上時常掛著“嬉皮笑臉”四個字,儼然就是個市井混混,遊俠一枚。

“劉邦,字季,為人隆準、龍顏,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資治通鑑》卷7,秦二世元年〉

可是就這麼一個“草莽出身、嬉皮笑臉”的劉邦,卻建立了西漢王朝。那他做“市井遊俠”那會有什麼資源呢?

① 沒有非凡的家世背景;

② 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③ 沒有學過專業的管理技能。

可他卻自出機杼地整出一套適用於自己的管理風格,總結出來,

“中規中矩,不離大道”

,表現出來就是他務實的處事態度和理性的人格魅力,而“務實和理性”這兩大法寶,在他30多歲那會早已運用地熟練自如了。

楚漢之爭,劉邦出身市井混混,卻建立了西漢王朝,無外乎這八個字

劉邦劇照

做人貴在理性,貴在自知之明

公元前202年,劉邦定都洛陽。一日,群臣宴會,酒到酣處,劉邦忽然一本正經地詢問群臣:“你們說說,為什麼我得了天下,項羽卻失了天下呢?你們切莫整些虛言,實話實說吧!”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毋敢瞞朕,皆言其情。”

群臣十有八九皆是恭維之言,說陛下能與臣民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而項羽這個“愣頭青”卻不能。

劉邦聽完,擺擺手說道:“你們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我這個人比起子房(張良)、蕭何,還有韓信皆不如,他們三個皆是人才,我自愧不如,好在我能任用他們為我效力,所以我得了天下。項羽手下有個人才范增,他卻棄之不用,致使他敗在我的手裡。”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資治通鑑》卷11,漢高帝五年〉

由此可見,劉邦即使在贏得天下之後,也沒有表現得飄飄然、居功自傲,而是深具自知之明,表現得十分理性,將成功歸於張良、蕭何,還有韓信,說自己並不是什麼人中豪傑,只不過有知人之智罷了!

楚漢之爭,劉邦出身市井混混,卻建立了西漢王朝,無外乎這八個字

韓信劇照

處事貴在務實

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延續了四五年之久,最後以項羽“潰圍,斬將,刈旗,三勝之”的豪舉終結,最後項羽掙回了面子,卻失去了整個天下。

項羽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好面子,以至於楚漢之爭失敗後,他寧死也不願認輸,還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天意,不是我不行,是老天爺不保佑我!說白了就是為了挽回面子,將自個責任推得遠遠的。

其實項羽所追求的都是一些虛浮的東西,而劉邦就不一樣了,他最大特點是務實,不但把面子之類的東西看得極輕,而且能夠理清大小利益之間的關係,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浮於表面。

從以下幾件事可見真章

某日,有個叫酈食其的儒生來投靠劉邦。劉邦最見不得那些文縐縐的儒生了,將酈食其叫進來以後,不但不搭理人家,還一邊洗腳一邊調戲侍女。但是,當酈食其展露出非凡的才華和氣度時,劉邦立馬整衣正冠,以禮相待。

劉邦遭到項羽猜忌後,他當即放下身段,去項羽軍營主動請罪,冰釋前嫌。鴻門宴上劉邦更是準備了厚禮,席間卑躬屈膝,忍氣吞聲,這才躲過了一劫。

彭城失敗後,劉邦急匆匆趕回老家接上兒女,可此時項羽的追兵眨眼就要追來,劉邦幾次將兒女推下車,都被隨從夏侯嬰撿起來抱回車上。

要說劉邦為了逃命,竟不顧兒女死活,顯得十足的冷酷無情。可是萬一劉邦被俘了,那麼他的兒女連做人質的價值都沒有了,是否依舊能保住性命呢?這就不好說了。

總而言之,劉邦作為一個開國統治者,其務實的處事風格註定了他能夠理性地處理當下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比起項羽來,劉邦確實比他高出太多。

楚漢之爭,劉邦出身市井混混,卻建立了西漢王朝,無外乎這八個字

項羽劇照

延伸

試想生活中有多少人,做人稍微有點成績,做事稍微有點業績,就飄飄然起來,不顧自己的長遠發展,企業的長久利益,開始要求這些、要求那些。

要求來要求去,就不會像以前那般務實了,到了最後往往會壞事,少不了受人排擠,被領導“束之高閣”,被企業咔嚓掉,這何嘗不是理性崩塌所引發的後果!

有時人要求得太多,卻不夠務實,創造不出更多的利益,漸漸地就會被社會所不容。這也正是許多企業要辭退那些30多歲老員工的原因!

史料來源:《資治通鑑》卷7—12

作為歷史愛好者,《資治通鑑》是必讀書籍,現在在做活動,一套6大本。

楚漢之爭,劉邦出身市井混混,卻建立了西漢王朝,無外乎這八個字

對於這套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