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裡的“魂瓶”有什麼用

魂瓶最早出現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伯夷、叔齊為商末孤竹國君之子,因忠於殷商,勸諫武王伐紂無效而誓死不食周粟。周武王滅商後,建立西周,兩人遂餓死於首陽山。人們念其抱節之志,擔心其魂魄也會忍受飢餓之苦,故在陪葬品中放入“五穀囊”。魂瓶隨葬的禮俗自此出現,故早期魂瓶實為貯糧之器。

古墓裡的“魂瓶”有什麼用

從魂瓶的名稱而言,我們寧可相信它是攝魂瓶而非穀倉罐,即道教所謂的壓魂法所用之器物,專門用來收攝屍身腐爛後無肉體可為依止的魂魄的容器,因之魂瓶又稱“歸依瓶”,即亡魂的“歸依之所”。畢竟亡人已不再需要那些糧食,何況裡面也真的未曾放過什麼糧食,弄個空的罐子稱為穀倉,騙鬼呢!

古墓裡的“魂瓶”有什麼用

大量魂瓶出土於宋代,亦稱“青瓷穀倉罐”,一般是成對出現。在宋朝平民百姓和中下級官吏死後,一般會在墓穴中放一對魂瓶。如果是夫婦二人就放兩對魂瓶,女屍身邊一對,男屍身邊一對。魂瓶是一種“冥器”,往往象徵著死者生前的社會待遇和家庭狀況,並且希望死後到達所謂的“冥界”依然能夠享用。並不是像香港恐怖片裡面說的那樣是用來收取孤魂野鬼的魂魄的。

古墓裡的“魂瓶”有什麼用

具體來講,魂瓶有兩個作用:

一是用來鎮墓:人們相信人死後都有靈魂,害怕自己死後會遭到惡鬼的騷擾,因此在棺槨左右各放一隻魂瓶,魂瓶上不僅又佛像還有游龍、猛虎、神龜和神鳥。在人們眼中這些神獸都有驅除惡鬼的功效。

二是用來引魂: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死後可以進入輪迴。如果沒有嚮導的話,魂魄會渾渾噩噩的不知該去哪裡,找不著北。本可以順利投胎,卻留在了中陰世界。本可以進入天堂,結果卻再次投生凡間。本可往生極樂,卻陷入六道輪迴。所以在魂瓶的頂端塑造一隻神鳥,指引鬼魂的去路,幫助他們進入更好的世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