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秦州雜詩》:這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因為替房琯辯護而得罪唐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這一年,關中地區鬧災荒,杜甫辭官舉家前往秦州(今甘肅天水)避難,一路上,寫下了《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中第十九首的原文如下: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榦。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杜甫《秦州雜詩》:這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鳳林關的戰事仍未停息,魚海境內的道路常因戰爭而阻塞。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再加上饑荒肆虐,詩人舉家前往秦州,是為了尋找一處能暫時安身的“樂土”。“鳳林”和“魚海”都是當時秦州的地名。然而,在抵達秦州以後,詩人發現,由於吐蕃的入侵,秦州一帶也“戈未息”“路常難”,飽受戰爭的摧殘。詩人來秦州是為了避難,然而卻逃不脫戰火的天羅地網,這怎能不叫人哀傷感慨呢?

杜甫《秦州雜詩》:這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

“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榦”

,燃燒著的烽火像高峻的山峰一般,深入敵方的孤軍吃乾了井中的水。頷聯承接首聯,因為戰爭頻繁,所以烽火常年不熄,因為情況危急,所以烽火燒得像山峰一般高峻。詩人把燃燒的烽火比作高峻的山峰,以形象化的手法寫出了當時秦州危急的形勢。更讓詩人憂心的是,我軍孤軍冒進,深入敵境,面臨著“幕井榦”的危險局面。戰事頻繁,軍隊又陷入絕境,怎能不讓人憂心呢?

杜甫《秦州雜詩》:這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狂風吹過,西北邊境動盪不安;寒月映照,北庭都護府形勢危急。在頸聯中,詩人的思緒宕開去,由眼前秦州的局勢寫到西北的局勢。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吐蕃趁勢入侵,威脅河西走廊,切斷了北庭都護府與中央政府的聯絡,使北庭都護府孤懸西北,形勢危急。面對全國動盪不安的局勢,詩人憂心如焚,但卻無能為力,只有滿心憂慮,滿心期待。

杜甫《秦州雜詩》:這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邊城的百姓們思念漢代的李廣將軍,朝廷什麼時候商議築壇拜將呢?在尾聯中,詩人透過“故老”的口吻寫出自己的期望。漢代名將李廣英勇善戰,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在這裡,詩人以“飛將”代指驍勇善戰的大將,期望朝廷能儘快找到力挽狂瀾的大將,效法劉邦築壇拜韓信為大將的做法,把他拜為大將軍,讓他統帥全軍與叛軍作戰,以早日平定戰亂,恢復和平。

杜甫《秦州雜詩》:這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

面對因戰火而動盪不安的局勢,詩人和百姓們呼喚像李廣將軍那般的英雄,希望英雄能夠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還人民以和平與安寧。其實,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使命,為了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需要更多的英雄挺身而出。時代呼喚英雄,每一個人都要為成為英雄做好準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