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寡婦院”的女子,是怎樣度過餘生的?無法想象的悲慘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是描述花木蘭的一段話,花木蘭代父從軍,既有男兒的果敢,又有女子的細膩。可謂女性中的傑出代表人物,但有這麼一群女人終身依靠男人,但還是落得十分悲慘的境地。

紫禁城“寡婦院”的女子,是怎樣度過餘生的?無法想象的悲慘

清王朝的順治皇帝登基之後,打算創立一套新的後宮制度,如果仿照明朝的制度,難以區分妃嬪的等級,因此此事一直遲遲未定。

直到康熙皇帝登基,以皇后為大,統領後宮中嬪妃,在皇后之下設立一個皇貴妃,兩個貴妃,四個妃位,六個嬪位。貴人,常在,答應則無規定。

據史料記載,太皇太后,皇太后,主要居住在慈寧宮,前朝皇帝的遺孀則跟隨皇太后居住在壽康宮或者寧壽宮。

這片聚集前朝遺孀的宮院,也被稱為“寡婦院”。

清王朝倡導以孝治天下,順治帝,康熙帝,乾隆帝都以孝聞名,所以他們的母親所居住的慈寧宮常門庭若市,不僅皇帝常來慈寧宮請安,連一些重大的節日典禮也在這裡舉辦。

紫禁城“寡婦院”的女子,是怎樣度過餘生的?無法想象的悲慘

如果當天是皇太后的壽宴,前朝妃子們也能跟著皇太后“沾光”,盡情享受少見的熱鬧氛圍。

但壽宴也只是一年舉辦一次,沒有節日慶典時,前朝嬪妃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其餘時間可能都在趕工一些活計,以便換些銀錢。也許有人會有疑問,他們是前朝皇帝的妃嬪,難道每個月沒有例銀嗎?如果有一些,為什麼不夠他們的花銷呢?

“寡婦院”雖然住著皇太后和其他先帝的妃嬪,但妃嬪們和皇太后的待遇差別,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根據清朝律例,皇太后每年能夠得二十兩黃金,兩千兩白銀,還有獸皮,綾羅綢緞之類的上等佳品。每天的吃食在宮中也是非常好的。而其他的前朝妃嬪,每個月只有少量的銀錢。

紫禁城“寡婦院”的女子,是怎樣度過餘生的?無法想象的悲慘

而且宮中有規定,前朝妃嬪,要滿50歲才能見皇帝。沒有先帝庇佑

,現任皇帝又非自己所生,這些妃嬪只能任由其太監和宮女欺負,過著悲慘的守寡生活。

為了讓生活更好一點,便會想出很多方法,賺些銀錢補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

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妃子被打入冷宮之後,便自己找些活計來補貼日常生活的片段是有據可依的。

年復一年,年紀增長,後宮地位漸漸提升,到了50歲,也可以和皇帝見面,這些前朝妃嬪的待遇才有所改善,不用再像從前那樣辛苦

。但除了做活計之外,這些妃嬪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幹,沒有之前的活計打發時間,這些妃嬪只能空看流雲落花,以此孤獨寂寞地過完餘下的一生。

紫禁城“寡婦院”的女子,是怎樣度過餘生的?無法想象的悲慘

長此以往,她們自己也覺得心中苦悶,難受至極,便到佛前,虔誠焚香,誦讀經書,以求得到佛祖的憐憫,賜予他們脫困之法。

皇帝選妃三年一次,即使皇帝上了年紀,選秀活動依然會持續。只要皇帝不喊停,他的後宮嬪妃數量會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

正是因為皇帝擁有三宮六院,嬪妃數量眾多,貴人,常在,答應的數量數不勝數。加上皇帝每天還有很多政事需要處理,因此,每個月到後宮的時間也不多。

那些年輕的嬪妃能夠有機會侍寢的並不多,能夠成為皇上心尖上的女人更是屈指可數。

紫禁城“寡婦院”的女子,是怎樣度過餘生的?無法想象的悲慘

皇帝一旦駕崩,這些沒有侍寢過的女人,沒有高的位分,也沒有生育過皇嗣,如果連母家都無法依靠的話,只能跟著皇太后居住在“寡婦院”,一輩子孤苦地過完這一生。

也許昨日還是先帝的嬪妃,明日便成了“寡婦院”的居住者,對這些正值妙齡的少女來說,也是可嘆,可悲。

在“寡婦院”裡若僅僅是寂寞,孤苦也就罷了,基本生活也成問題,只能靠自己辛苦做些手工活拿去變賣,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也許正應了那句話,皇宮就像一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享受那“榮華富貴”,裡面的人想出去呼吸那自由空氣。

紫禁城“寡婦院”的女子,是怎樣度過餘生的?無法想象的悲慘

古時候,皇宮是一道“圍城”,現代的人也被無數個隱形的“圍牆”困著。

現在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叫苦,都覺得自己所在的行業不好做,紛紛開始將眼光投向其他行業。深入瞭解其他行業之後,發現還不如自己的本行。實在叫人唏噓!

參考資料:

《木蘭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