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的一切規矩和變化都會對映到人身上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順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謂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來,曲而過之,是謂省遺過也。久留而環,或離或附,是謂議災與其德也。應近則小,應遠則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減小,常之二,是謂臨視,省下之過,與其德也。德者福之,過者伐之,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故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歲太過,則星北越,氣相得,則各行其道。故歲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則色兼其所不勝。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閔閔之當,孰者為良。妄行無徵,示畏侯王。

帝曰:其災應何如?

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徵應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惡何謂也?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

帝曰:六者高下異乎?

岐伯曰:象見高下,其應一也,故人亦應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勝復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於邪則甚也。

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聖之業,宣明大道,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餘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

自然中的一切規矩和變化都會對映到人身上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順何如?

黃帝問道:五星執行的徐緩迅速、逆行順行是怎樣的?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謂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來,曲而過之,是謂省遺過也。久留而環,或離或附,是謂議災與其德也。應近則小,應遠則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減小,常之二,是謂臨視,省下之過,與其德也。德者福之,過者伐之,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故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歲太過,則星北越,氣相得,則各行其道。故歲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則色兼其所不勝。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閔閔之當,孰者為良。妄行無徵,示畏侯王。

岐伯回答說:五星在它的軌道上執行,如久延而不進,或逆行留守,其光芒變小,叫做“省下”;若在其軌道上去而速回,或屈曲而行的,稱為“省遺過”;若久延不進而回環旋轉,似去似來的,稱為“議災”或“議德”。氣候的變化近則小,變化遠則大。光芒大於正常一倍的,氣化亢盛;大二倍的,災害即至。小於正常一倍的,氣化減退;小二倍的,稱為“臨視”。省察在下之過於德,有德的獲得幸福,有過的會得災害。所以五星之象,高而遠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則災變近,小則災變遠。歲運太過的,主運之星就向北越出常道;運氣相和,則五星各執行在經常的軌道上。所以歲運太過,被制之星就暗淡而兼母星的顏色。取法天地的人,看見了天的變化,如果尚不知道是什麼道理,心理非常憂懼,不知道應該怎樣才好,妄行猜測毫無徵驗,徒然使侯王畏懼。

帝曰:其災應何如?

黃帝又道:其在災害方面的應驗怎樣?

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徵應有吉凶矣。

岐伯回答說:也是各從其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時令有盛衰,侵犯有逆順,留守時間有長短,所見的形象有好壞,星宿所屬有勝負,徵驗所應有吉有兇了。

帝曰:其善惡何謂也?

黃帝問道:利弊怎樣?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

岐伯回答說:有喜悅有憤怒,有憂愁有悲傷,有潤澤有燥亂,這是星象變化所常見的,必須小心觀察。

帝曰:六者高下異乎?

黃帝又道:星象的喜、怒、憂、喪、澤、燥六種現象,對星的高低有無關係?

岐伯曰:象見高下,其應一也,故人亦應之。

岐伯回答說:五星出現的位置雖有高下的不同,但其應於物候是一致的,所以人體也是這樣相應的。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

黃帝說道:好。它們德、政、化、令的動靜損益是怎樣的?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勝復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

岐伯回答說:五氣的德、政、化、令與災變都是有一定規律而不能彼此相加的,勝負和盛衰不能隨意增多的,往來大小不能隨便超越的,升降作用不會互不存在的,這些都是從運動中所產生出來的。

帝曰:其病生何如?

黃帝問道:它們與疾病的發生關係是怎樣的?

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於邪則甚也。

岐伯回答說:德化是五氣正常的吉祥之兆,政令是五氣規則和表現形式,變易是產生勝氣與復氣的綱紀,災禍是萬物損傷的開始。大凡人的正氣能抗拒邪氣就和平無病,不能抗拒邪氣就會生病,重複感受邪氣病就更加嚴重了。

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聖之業,宣明大道,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餘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

黃帝說道:講得太好了。你講述的這些精妙的理論,是聖人的偉大事業,它闡明瞭自然規律,必將放之於四海,一定要畢生研究它。我聽說:善於談論自然規律的,必定能應驗於人;善於談論古代的,必定能應驗證於當代;善於談論氣化的,必定能以萬物的展現來做出說明;善於談論事物應變的,就會掌握天地的變化規律;善於談論化與變的,就會通達自然變化莫測的道理,除了先生,還有誰能夠說清楚這些至理要道呢?我會選擇了一個好日子,把你講述的內容藏在最珍貴的書室裡,然後每天早晨取出來攻讀,這篇文章稱為《氣交變》,不經過內心洗禮之人是不能看的,一定要慎重傳播。

這又是一篇大論,也寓意是一篇重量級的文章。文中闡述最重要的觀念,即人類的一切都與天地密切相關,人類的健康與疾病更是如此。下面這段路清晰表達了這種觀念: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岐伯回答說:這是為了推求天、地、人三氣的位置啊。求天位的,是要懂得天文;求地位的,要懂得地理;通曉人氣變化的,才可研究人事。因而太過的氣先天時而至,不及的氣後天時而至,這就是所說的自然中的一切規矩和變化都會對映到人身上的道理。)

中華民族這種宇宙觀是基於實踐和智慧而獲得的,而我們幾千年前就獲得的這種真知灼見,到當代西方世界仍沒有多少認知,因此西方世界的觀念就是分拆的,就是與天地鬥爭的,因此上東西方對於這個星球的事物的認知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清楚東西方文化的不同,產生了這種差異性,尤其是中醫從業者,不明白這種差異性就會迷失在當代強大的西方觀念中,而迷失自我,迷失對中醫的正知正見。

本篇就講述到這裡。

精講《黃帝內經》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6) 214

本文系東方郎中原創,轉載需註明出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