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東漢末年,漢廷名存實亡,天下豪強林立,諸侯爭霸,歷史進入了大動盪時期。其時雖曰亂世,但也給各類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一任馳騁翱翔。除少數與世無爭的隱士外,才子們無不想入仕做官,拜將封侯,以實現封妻廕子,光宗耀祖的人生理想。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三國亂世,群雄爭霸

漢朝尚未實行科舉制度,朝廷選拔人才主要依靠察舉和徵辟,是為

“官薦”

,但這類選才方式主要侷限於名門望族,中下階層和寒門子弟要想出人頭地,還要走另外兩種入仕途徑,

“推薦”

“自薦”

。讓我們結合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來看看這三種入仕途徑。

一、“官薦”:朝廷或地方官察舉、徵辟人才

東漢官方選才,實行察舉制度,主要考察舉薦兩類人才:

“孝廉”

“茂才”

,“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州、郡都必須定期向朝廷舉薦一定數量的人才,作為官員補缺和儲備。“孝廉”主要考察道德品行和社會聲望,“茂才”除這之外,還要考察儒學成就。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曹操,字孟德,初舉孝廉,授洛陽北都尉

“徵辟”

主要針對官宦世家或名望顯赫的人士。朝廷擢用人才稱為“徵聘”,公府州郡稱為“辟召”。

漢末三國,被察舉為“孝廉”的著名人物有:

曹操、袁術、荀彧、鍾繇、賈詡、董昭、陳登、華歆、黃蓋、闞澤、張邈

,察舉為“茂才”的有:王

朗、張紘、虞翻、陶謙

等。這些人都是當時名士或豪傑,在三國舞臺上留下了經久不衰的歷史故事。

再來看看那些被“徵辟”的三國人物,

董卓

出身地方豪強,在羌人中極有聲望,叱吒隴西,所以涼州刺史就辟召其為從事;

袁紹

家世顯赫,最初被何進辟召為大將軍掾,歷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

劉表

也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升荊州刺史;

孔融

曾應司徒楊賜的徵召,成為司徒掾屬;曹操的好友

曾受大將軍何進所徵辟就任騎都尉。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察舉孝廉

這些“察舉”和“徵辟”的人才,都頗有來歷,個個大名鼎鼎,最終都成為三國曆史上的風雲人物。

二、“推薦”:名士推薦門徒弟子,評論家舉薦賢才

在三國亂世,中下階層人士,被官府徵辟或察舉,都很困難,要想順利步入仕途,得先

“鍍鍍金”

,一種方法是拜在名士門下,另一種是請

“評論家”

“包裝”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大儒講學

三國有許多名士大儒,如:符融、李膺、郭泰、蔡邕、司馬徽、龐德公、顧劭、馬融、鄭玄、盧植等,其中馬融、鄭玄、郭泰有弟子千人,為一時之盛。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皇叔推薦了

諸葛亮、徐庶、龐統

等大才,而白馬將軍公孫瓚和蜀漢蜀漢昭烈帝劉備皆為盧植門下弟子,郭泰推舉的英才達六十多人,東吳才子顧劭多次舉薦平民為官,崔琰、孫乾師從鄭玄,並被推薦入仕。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司馬徽推薦“臥龍”、“鳳雛”

要想迅速成名,在三國還可以依靠“評論家”的“點評”,相當於現在的

“人才推廣”

三國有眾多評論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許劭、郭泰、荀彧、龐統、陳群、龐德公。尤以許劭最為專業。許劭評價劉曄有佐世之才,劉曄因此聞名天下,後來被曹操辟召,成為其重要謀士。就連英明神武的曹操,得到許劭“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論後,也非常自豪,袁紹“四世三公”,實力雄厚,但遇到許劭也要謹小慎微,生怕得一個“差評”。微末之流經許劭點評後,就能入仕為官,所以朝野士人為求其一“評”,唯恐交攀不及。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三國專業“評論家”許劭

荀彧品評人才,眼光獨到,他先後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杜畿、戲志才、郭嘉、司馬懿、嚴象、韋康等大量人才,都得到了曹操重用。

荊襄地區最著名的評論家就是龐德公了,他評價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這才有了後來的“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之說,二人經司馬徽推薦,成為了劉備軍師。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三顧茅廬

三、“自薦”:投遞“名刺”,自我推薦

“名刺”

用竹木製成,上刻文字,相當於現在的名片,作拜謁、薦舉、問候之用,是三國時期流行的社交工具,不但在官場盛行,民間人士也廣泛使用。官場的“名刺”除了標明姓名字號,還會新增官職年齡,主要用作結黨和攀附之用。對於民間“白身”而言,“名刺”有時候就是入仕的

“敲門磚”

,使用這種感情聯絡的工具,才有遇見伯樂和貴人的機會。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漢代交際工具:名刺

上文提及的郭泰,初到京師洛陽遊學,持“名刺”拜會了名士符融和李膺,得到讚賞,三人結為好友,從此郭泰名震京城。後來閉門教授門生,學生雲集,他收到的“名刺”可用車載斗量:“泰名顯,士爭歸之,載刺常盈車”,很多人也因他的推薦而步入仕途。

一向清高孤傲的孔融,為攀附新晉大將軍的

何進

,也曾投遞“名刺”,拜謁權貴。三國狂士

禰衡

,少時就有文采和辯才,成年後懷揣“名刺”,來到許都尋找“前途”,後來終遇上伯樂孔融和楊修,孔融還專門作《薦禰衡疏》將其推薦於曹操,“建安七子”都曾顛沛困頓於亂世,後受曹氏父子的感召,和眾多才子齊聚鄴都,投“名刺”求仕,多被辟召為掾屬,漸受重用。

漢末三國人才入仕的三個途徑:官薦、推薦、自薦

三國鼎立

透過“名刺”自薦,能夠展現才能,攀援關係,成為文人才子們入仕的重要途徑。

漢末三國,各路梟雄拼武力,拼謀略,但根本上拼的是人才,公卿諸侯們對人才的渴求,無以復加,而世間人才,透過不同的入仕途徑,往往都能各得其所,各盡其用。

縱覽三國曆史,多著墨於人物刻畫,各色各等,紛紛登場,上演了一出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戲。

漢末三國,是英雄的舞臺,也是人才的天堂。

謝謝賞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