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羅聘(1733-1799),字遯夫,號兩峰,別號花之寺僧、金牛山擊是示人、寥洲漁父、衣雲道人等,揚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密題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畫家。羅聘的父母早亡,幼年失去雙親的經歷給他以後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為早孤,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走正常的科舉之路,而是需要儘快取得謀生的手段。現在可見羅聘最早的畫作《水兩中水仙石扇》,作於其十七歲時。從畫面流露出的深厚漸升溫拙重之感可以推知,羅聘很早便開始習畫。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羅聘首赴京師是在乾隆三十六年。此次入京,他首先拜見了恩師金農的舊友錢載,透過他結識了翁方綱、紀昀、錢大昕、程晉芳等名士其間,羅聘出示所作《鬼趣圖》,引起了京師文藝界的震動,許多名士都為之題詠傳揚,使之在京師聲名大噪。第二年秋,得妻催歸家書,作《得家書》詩和《歸帆圖》,擬歸揚州,但由於詩文酒會應酬多,直到翌年閏春,才登舟離京。途中又在天津待了一段時間,編成了《冬心先生續集》並開雕。其後又來到山東泰安,在太守朱孝純府上客居三月,並三登泰山,屢作詩畫,頗為愜意,直到年底才回到揚州。羅聘這次北上,歷時將近四年,結交了大批京師名流,又在來回沿途遊山訪水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素材,並留下了大量傳世之作,收穫可謂匪淺。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早此後羅聘一直在揚州以坐地賣畫為生。但因兩淮鹽引案的影響,市場很不景氣。同時“揚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都已相繼去世,高手雲散,缺少了過去的切磋競爭與群體優勢,藝術氛圍亦大受影響。其間他曾南下江西賣畫,但亦不暢銷,遂決定在乾隆四十四年再次北上。此時妻子正身患重病,但羅聘還是毅然拋下家人,於五月六日從揚州登程北上,這使他後來遭到詬病。果然,在羅聘離家後的第十三日,方婉儀病逝,羅聘八月三日才得知噩耗,作長篇詩悼念,其中說:“月缺有圓夜,花落有開枝。爾死無生理,我出有歸時。欲歸予未得,縱歸爾不知”極為沉痛悲悽。妻子的離世對羅聘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為了紀念愛妻,他不僅請翁方綱撰寫了《女士方氏墓誌銘》,還為自己起了“衣雲和尚”的別號,表現了失去愛妻後孤苦無依、四處飄零的苦況。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二次入京後,他首先去拜見了時任內務府主管的大臣英廉,併為其作畫。其後的活動則以參加京師詩社為主。該詩社以翁方綱為首主要成員有蔣士銓、程晉芳、吳錫麒、洪亮吉等各人詩派不同,詩風亦各異,但詩人們求同存異,常在一起詩文唱和,為清代文壇留下了豐富的詩作和交往的佳話。羅聘參與其中,與詩友們唱和互贈了不少詩作,在離開京師前,還特地把詩社朋友們所贈詩卷,請人裝訂成冊,以供別後相思。除了談詩論畫,詩友們也會切磋經學,探究小學等,羅聘對考據學亦稍有涉獵,其著名的《說文統系圖》便是誕生於這種討論下。乾隆四十四年冬,為了籌集資金回家料理亡妻後事,羅聘曾專程前往保定和易州賣畫,但收穫似乎不大,只得再回到京師。次年十月,羅聘接到兒子的催歸信,在參加了翁方綱於“蘇齋”為他舉辦的送行詩文酒會後,於十一月中旬匆匆離京南歸。此次歸途,經過濟南,憑著翁方綱的書信介紹,他住進了濼源書院,作了短暫停留,作畫之餘,更留下了較多的詩歌。次年初春回到揚州。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回家以後,羅聘的日子相對平靜安逸其時,女兒已經出嫁;二子因過繼給大伯,不常回家;三子羅允纘則在父親的薰陶下,畫技日益成熟,可獨當一面,獨立生活了。家中諸事可謂順遂。另有可喜的是,兩淮鹽引案終於結案,鹽商們又逐漸恢復了元氣,揚州的書畫市場逐漸升溫,畫家的生活境遇終於好轉。羅聘基本安居於揚州賣畫。乾隆四十八年,揚州官員和鹽商為了迎接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決定在天寧寺後增建一座宏大的寺廟,就是重寧寺。寺廟造好後,羅聘受邀繪製寺中大型壁畫,他夜以繼日,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向家鄉父老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廣受稱讚。此時,除揚州本地不斷有人前來求畫外,外地文士也不斷慕名前來拜訪交遊,“朱草詩林”可謂盛極一時。乾隆五十四年初春,揚州兩大鹽商鄭鑑元和鮑志道還特別上門,邀請羅聘擔任瓜洲育嬰堂董事的職務。育嬰堂是由揚州富商集資建成的一所福利機構,用以收養病弱殘疾的棄嬰。羅聘到任後,深感責任重大,很快便投身到了繁雜的管理事務中去。雖然勞累,卻深感滿足。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乾隆五十六年初夏,羅聘又一次北上京師,攜三子允纘(字小峰)同行。為了滿足兒子登山觀海的願望,父子倆過淮陰後,特地繞道向東經海州北上,於六月中旬抵達北京。此次羅聘在京逗留的時間最長,約有八年,不僅喜逢老友翁方綱、吳錫麒、鄧石如等人,還陸續結識了法式善、張問陶、阮元等人。其間羅聘到翰林院作畫及參加皇帝的“千叟宴”,十分榮耀。乾隆五十七年夏日,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的老友翁方綱專程到琉璃廠僧舍來接羅聘去翰林院參觀作畫,這使羅聘大為欣喜翰林院歷來是渴望仕進的知識分子所向往的聖地,羅聘在翰林院留下了名畫《瀛洲亭圖》,生動描繪出了清代翰林院學士辦公議事的場景嘉慶元年正月,羅聘更有幸參加了“千叟宴”。千叟宴是清廷為表示治國有方和尊崇老者而舉行的宴會,召集滿漢文武大臣官員年六十歲以上者,宴於乾清宮前,各賦詩紀其盛。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當時羅聘並不符合赴會條件,但因承辦此事的翁方綱和紀曉嵐皆是熟友,因而得以參與。對此,羅聘雖天性淡泊,也頗為自得,引以為莫大的光榮。然而,參加千叟宴並未改變羅聘的命運,他仍住在琉璃廠的僧舍,以賣畫為業,創作了大量繪畫作品,並以其精湛的畫藝再次轟動京師,創造了“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的盛況,畫名並傳至國外。其時,羅聘生活可謂富足,然他率意隨性,不思儉省,千金得來,隨手散盡,因此並沒有餘下什麼資產。

中國歷史名人傳:羅聘

嘉慶三年,羅聘孤身病臥京城蕭寺,雖思歸心切,奈何無錢回鄉最後還是得時任兩淮鹽運使曾燠的資助,才回到揚州。嘉慶四年上半年,羅聘三哥下世,聞此噩耗,他頗為感傷,加之長途跋涉,疲憊至極,病遂不起,當年七月初三病逝於彌陀巷朱草詩林中,後葬於甘泉縣西山小胡家廠,據載,出殯那天,為他“作誄者四十,執拂者數千”,可見這位著名畫家在揚州人心中的地位。羅聘一生貧苦,但卻以豁達的心境包容苦難,在詩文書畫領域皆創造出了出色的成就,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吳錫麒在《羅兩峰墓誌銘》中稱他“不隱不仕,亦禪亦仙,酒破詩戒,情生畫緣”,確是對其生平經歷、藝術成就以及生活態度的一箇中肯評價。

文章到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有要補充的可以給小編留言!感謝閱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