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滿族先民之所以會在文學藝術中表達出滿族對於速度的崇拜,是因為滿族是一個精於騎射狩獵的民族,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就特別重視騎射這項傳統文化,重視騎射活動中的速度,創作者是將生活中的真實情感以神話和歌謠的方式表達出來。先民們對速度的崇拜之情不光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更是落實到日常訓練的現實生活中。

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為了在騎射打獵、行軍作戰中提高自己的速度,滿族先民們刻意將速度訓練和日常的遊戲結合在一起,以此提升士兵的作戰速度,提高軍隊戰鬥力,獲得戰爭的勝利。賽馬就是其中的一項日常競速遊戲。賽馬活動是滿族軍事演習的一部分,也是民間體育、娛樂的重要活動之一。滿族的賽馬大致有跑馬、走馬、跳馬、技術性訓馬和與馬有關的各類騎馬遊戲活動,因為種類較多,所以深受滿族人民的喜愛。

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其中跑馬就是指速度賽馬,比的是馳騁的速度和賽程,透過跑馬遊戲可以訓練士兵們騎馬的速度以及耐力。走馬則主要以馬的側步進行比賽,比賽時士兵要使馬走的聲音小,走的穩、快、美且不得使馬兒跑起來,因為走馬比跑馬路程遠、要求高,所以訓練了士兵的耐力和毅力。在軍事活動中,因走馬聲音小且走的快,所以更有利於軍事活動的展開。跳馬比賽是讓參賽者在賓士的馬兒的背上做各種高難度的動作,訓練士兵的平衡性。訓馬則是指馴服馬兒的本領,參賽者要在馬背上以最快的速度馴服馬兒,既要不被馬兒甩下來,又要適應馬的速度。

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還有一些賽馬活動需要參賽者在馳騁的馬背上手持弓箭射向同樣在移動的射靶,以此來訓練士兵們的反應速度和射靶的精準度。總之,賽馬活動中最主要的內容便是速度,速度快者為獲勝者。從賽馬活動中足以看到滿族士兵驍勇善戰,長於騎射的高超技藝。透過訓練,滿族行軍迅猛,進軍神速。明朝官員用“來如驟,去如飄風”來形容金兵行軍迅猛。更有傳言說努爾哈赤騎過的大青馬有日行千里之本領。

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正是因為滿族士兵耐苦習勞,才練就了滿族軍隊風飆電擊的本領和“枕號臥地聽之知賊馬之眾寡,及嗅馬矢知敵去之遠近”的特殊作戰技能,也正是依靠這高超的騎射技術使得滿族先民們打敗遼軍,擺脫壓迫,最終取得了政權。騎射速度訓練的前提是要有優良的馬種。滿族先民們為了提高狩獵或者征戰過程中的速度,除了開展類似於賽馬活動的競速活動之外,還精心選取並培育優良馬種。滿族的馬種在先民們精心培育之下大都具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馬性耐勞。先民們選取的馬“矮小體輕”,善於負重和奔跑。

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先民們為了培育馬兒耐勞的體格,讓馬兒居住在既不遮風又不擋雨的馬舍,且常常將馬放於野外飼養,這種飼養的方法極大的迎合了馬的野性,使得馬兒“五、六晝夜絕不吃草,亦能行走”,在寒冬、雨天亦可前行。二是飼料特殊。其他民族出征只在秋季馬兒較肥、體格壯大時出征,但滿族的馬即便是在夏季亦可出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建酋馬喜食夏日河邊柳英,遞料其狂逞,不在秋而在夏也”。

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夏日柳英遍地,滿族先民們飼養的馬兒喜歡吃柳葉,每到夏日柳樹茂盛,即便不備草料,馬兒的戰鬥力也是極強的,為夏季出征提供了便利,異族也常在夏季發出“建酋馬獨肥”的感嘆。由於馬兒喜食的飼料特殊,使得馬兒在夏季體格依然壯碩,這就使得滿族先民們可以在多個季節出兵打仗,而且這種以柳葉為食的馬兒“每一日食而三日飽”,有很強的戰鬥力和耐受力。

滿族在文學藝術表達出對速度的崇拜,因為它是一個精於騎射的民族

滿族先民們飼養馬匹的方式使馬兒充分釋放了野性,有“追風之足”的衝擊力,即便是不吃糧草,一直穿梭於野外的高山丘陵之上馬兒們也能生存,同時還使馬兒具有抵抗風雪、嚴寒、酷暑,耐飢渴的體格,可以隨軍征戰數日“無需後勤”。滿族優良的馬種和獨特的訓練方式,為先民們在騎射活動中加快速度、提升戰鬥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