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百家原創作者:北斗星觀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北斗星觀史,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關於辛棄疾的歷史,小編了解到當年曹操在演兵之時,就採用了屯田之制,讓軍隊閒時為民,戰時出征,鞏固了邊疆,又凝聚了人氣,還解決了軍餉的問題。問題這是與百姓的合作,而不是強霸佔有,更不是讓士兵們成為個別軍官謀利的工具。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據小編所知,南宋本有以將御兵之計,比如將領常年調換,讓兵不識將,將不知兵,以防範武官專權,可是,一切都擋不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八個字。從宋徽宗開始就大興土木,默許買賣官位,到趙構偏安一隅,卻一個勁地不知收斂,在地方上不斷斂取錢貨,這種風氣一旦形成就是擋不住的,就會像病毒一般,滲透到強大帝國的每個血管之中。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也就是這個道理。軍隊也不是方外之地,何況在湖南這種帝王鞭長莫及之所在,更是如此。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作為當時地方的最高長官的安撫使的辛棄疾看到這種情況是很痛心的,兵貴習練,必須要整頓軍紀,可是若從現在的這些已然不堪的兵士中選出一批人來,耗時長不說,效果也不好,難以抵擋綠林人馬。辛棄疾就想再建一支新軍,他要從根源做起,將這支新軍演練成能夠保護一方的雄師,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此成就抗金勁旅,但這個目的顯然不能直白表露,朝廷對金國只有忌憚。為此,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這支軍隊要依照廣東路摧鋒軍的先例,遙隸於南宋政府的樞密院和御前步軍司,就近則專聽湖南安撫使的節制和排程。先將軍隊的權屬從地方變為中央,再由地方行差遣的權力,軍隊的權力更加有了節制,也就不會容易腐化。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南宋朝廷也同意了辛棄疾的建議,下旨讓他“委以規則”。這麼多年來一直希望能夠上戰場與金軍作戰的辛棄疾,終於得到了一個合法的建軍權力。他的心情澎湃,多年來經營張羅,神機軍策都可以實現。已過不惑之年的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他在送別友人回臨安的《賀新郎》的詞中亦有一種倔強倨傲之氣:“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又以劉禹錫之詩典故來吐露雄慨之情,真是凡所作必關乎要事,全無虛詞,往來送別之詞多凡情俗語,祝福應付之意,誰會總在每一個人的離別之時,都要藉此抒發自己的心意,來鼓勵對方呢?辛棄疾果然是一個痴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辛棄疾是一定要在湖南成立飛虎軍的。這其實也與湖南的地理環境及人文氣息有關係。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瀟湘自古多帥才,早在戰國之時,由於湖南地處於楚地,唱楚歌,觀楚舞,就能讓屈原成就《九歌》那樣浪漫英雄色彩濃厚的詩作。湖湘文化與中原文化圈是不一樣的,劉邦和項羽皆是楚地楚人,“秦火未盡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荊湘之人是有另一種英雄氣的,他們能夠大破大立,開創一番新事業。到了清朝之時中興將帥,十九湖湘,曾國藩就曾在他的書裡深刻地對湖南的地理環境及鄉人的性格做了一番分析,故鄉情結在湖南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不能讓外人毀了自己的家園。當年,“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驚天動地的誓言並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而淡去,而是流淌在湘人的血脈之中。曾國藩才會在湖南這邊組建湘軍,成為已經垂死掙扎的大清的唯一可用之軍。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歷史的事件在不斷變化,但是地方性格的圖景卻不會中斷,只要文化沒有斷根,那就會有再次獲得力量的希望。辛棄疾對在湖南建立一支真正能夠打仗的,能夠對抗金國的軍隊很有信心,他也做好了相當全面的計劃。根據鄧廣銘先生的分析,他在接到朝廷的詔令之後,立即著手進行各項具體的工作:首先,利用五代十國期內割據湖南的馬殷在長沙所建營壘的故基,建造新的營房。其次,招募步兵二千人,馬兵五百人,並派人前往廣西產馬之地,以五萬貫錢買回戰馬五百匹,並且還請準南宋政府下令給廣西的安撫使司,要從那裡每年代買戰馬三十匹,送湖南飛虎軍中供補充之用。為什麼要先建營房,這個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如何能夠把營房建得牢固,就難了。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利用舊的工防設施來做新的掩體,利用以前的營房來改建,這誠然是一種能夠節省人力的法子。秦始皇的長城根本沒有像今天這麼多的關隘,這樣的長,而從秦代開始一直到明代,歷朝歷代都不斷加長加修,當然也沒有防住清軍挖城牆,鑽了進來。這是很有趣的。關於如何守住城池,最開始必須要加修城內外的工事,把舊城修好才對。辛棄疾要利用之前的營壘故基,是很對的。但問題來了,當時湖南陰雨連綿,秋季一到,秋風秋雨瑟瑟愁,可是建造營房需要上二十萬片的瓦無法燒造。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那個時代,不可能像今天這樣高科技,燒煤制炭,作瓦弄磚都可以用各種新材料。瓦片是要火來燒製,天氣不好,就不可能把任務完成。辛棄疾最明白皇帝讓他建飛虎軍可能只是一時起意,若是不趕緊完成,這個事可能就辦不下去了。他必須爭分奪秒,先把事情做上去,讓皇帝一看,覺得不錯,以後就好辦了。他對瓦片這件事反覆想,就有了法子。他下令給長沙城內外的百姓,要每家供送二十片瓦,且限於兩日之內如數送到營房基地,送到之後立即付與瓦價一百文。這就是發動百姓力量來支援軍隊建設這可是一個創舉。後世的軍隊總有支前的組織力量,這怕也是從古人身上汲取的智慧。

中國史:辛棄疾多方參考,上疏給朝廷,要建湖南的“飛虎軍”

辛棄疾這一百文的數目可不少,要知道對於那些苦難深重的百姓來說,他們並不一定懂得為什麼要建個飛虎軍,也不知道做事情會有什麼後果,他們只是想求個溫飽。讓他們直接出力,強制要他們的財物,是很多酷吏的做法,那叫聚斂。可是你向百姓說明事情,和他們公平交易,老百姓就會滿意,自然就會支援。很快辛棄疾就把二十萬片的瓦都湊足了。要知道建個營房不能光有瓦,還得有不少材料,可是石頭又成了大難題。提到採辦石頭,宋代是會把人折騰到家的。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想看更多好看歷史故事,可以關注我哦。最後,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贊喔!

本文由【百家號/北斗星觀史】原創,轉載請註明由【百家號/北斗星觀史】原創,謝謝合作!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