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的“酒”

《清明上河圖》中的“酒”

中國繪畫史中幾乎所有的繪畫作品都被稱為“圖畫”,如《千里江山圖》、《溪山行旅圖》等。“圖”指的是圖形、圖示等型別的示意圖,“畫”強調的是文化描繪的部分。“圖畫”就是描繪性的圖。

《清明上河圖》作為“圖畫”,我們並不應該把它作為一幅純美術作品來欣賞,而應該更多的考慮這幅“圖畫”原本就是來說明問題和說明事件的。

《清明上河圖》中的“酒”

《清明上河圖》中的酒肆

《清明上河圖》中市場各處可見各色的酒家酒肆,可以說“酒”是《清明上河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農業是國之根本,糧食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和戰略物資,釀酒需要使用大量的糧食,再加上酒在中國祭祀文化中的地位重要,飲酒對任何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所以古時歷朝歷代都對“酒”有著嚴格的管控。繪製於北宋的《清明上河圖》中大量出現酒肆、酒招,顯然有其深意。

那麼畫家在畫中對酒家酒肆進行大量的描繪,其用意何在?

國家富裕,太平安樂、國庫糧倉充盈,才會有富餘的糧食用於釀酒,才會在百姓聚集的市場中出現大量的酒肆酒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北宋開封的富裕、國泰民安。

《清明上河圖》中的“酒”

《清明上河圖》中的正店和腳店

宋代有專門的釀酒部分,對民間的釀酒和售酒進行管理。民間想私自釀酒,必須得到官方的授權,並要繳稅。所有的造酒者必須從官方購買酒麴。根據歷史學家統計,開封有七十二家正店專門造酒,然後批發給不計其數的腳店。“正店”是官方授權許可的即可造酒也可售酒的商家,“腳店”是酒店系列裡最底下的一種,只能賣酒但絕不能造酒。“腳店”遍佈城鄉,屬於服務於百姓的下層小鋪。每家“正店”都有各自的管轄範圍,所有“正店”只在自己管轄範圍內經營酒生意,彼此不搶對方市場。又因為宋政府出臺的酒政管理中,最嚴重的懲罰莫過於帶私酒進入其他“正店”管轄的範圍。因此,某一“正店”所管轄範圍內的所有“腳店”,若要從事酒生意,唯有跟本地區的“正店”批發。而“腳店”所批發而來的酒,也都是本區域內的“正店”所釀製。

《清明上河圖》中的“酒”

孫羊店也是《清明上河圖》中唯一的正店

《清明上河圖》中的城門內這座表明“正店”的酒樓,顯然是一個重要的正式酒店釀造經銷和批發店。又因地處城門腳下,進出人等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盛。宋代以地域管理劃分經營酒的管理手段,所以正店“孫羊店”獨家控制著這一地區酒的釀造和銷售。以正店“孫羊店”為釀造中心,進入市鎮分佈著各式小酒館。

《清明上河圖》中再也找不到第二家“正店”。由此看來,這家“孫羊店”應當就是虹橋一側那家規模不小的“腳店”所經營的酒生意的直接供貨人。

《清明上河圖》中的“酒”

“天之”和“美祿”

北宋張能臣的《酒名記》記載,東京正店“梁家園子”出產名為“美祿”的酒。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也記載了,聞名東京的名酒“美祿”產自正店“梁家園子”。

畫面中“腳店”門口的“天之”“美祿”酒旗,無疑告訴我們,這家“腳店”所處之處,應當正處於“梁家園子”的管轄範圍內。作為畫面中唯一一家“正店”,“孫羊店”很有可能就是“梁家園子”的化身,或者和“梁家園子”有著極深的關係。

《清明上河圖》中的“酒”

聚飲不過三

宋代極其重視酒務管理,宋代酒肆雖多,但與歷朝歷代對酒的嚴格態度相同。史書中記載“漢律,三人以上無故不得聚飲,違者罰金四兩。朝庭有慶祝之事,特許臣民會聚歡飲,稱賜酺。” 《宋史》記載“自秦始,秦法,三人以上會飲則罰金,故因事賜酺,吏民會飲,過則禁之。”

雖然賜酺在宋代初年已經取消,不過在《清明上河圖》的描繪中仍然嚴格地保持著聚飲不超過三人的規俗。從圖中看,雖然飲酒、聚餐不斷出現在畫面上,但處處都恪守了北宋的規章制度。從頭至尾,《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都是飲酒,而不是淫飲:中規中矩的社會風貌儼然呈現。雖然井然有序,但不乏隨意古樸的鄉趣。圖中依窗而觀街的飲者,百無聊賴,日常如年,但又自得其樂的景象便為一例。朋友們圍桌而坐,一個女侍似乎在吆三喝四地把吃食送上桌來,使畫中的北宋社會顯得格外開放現代。

從《清明上河圖》中畫面對酒主題的描繪,我們洞悉了宋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瞭解了作者的繪畫意圖。

可見一幅經典傑作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觀眾可以以畫為媒介,深入到畫外的各個領域,“畫”因此不再是“畫”,它成了一個資源豐富的寶藏,等待著後人不斷去發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