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細算古代“誅九族”酷刑究竟能牽連多少人?

「誅九族」是中國古代刑罰「族誅」的一種,意指一人犯死罪,其家族成員「連坐」處以死刑,共同承擔責任的刑罰制度。

在中國歷史中,族誅始於商朝。當時被稱為「劓殄」,是為族誅的雛形,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之刑。先秦文獻《尚書》記載,夏啟和商湯在出徵之前的訓詞中威脅部下,警告他們如果在戰爭中不聽從命令,有亂軍心者,就會將犯者連同其子一起處死。

隨後,封建帝王也都仿效,秦始皇時期的「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對於三族的說法,有說「父母、兄弟、妻子」;也有指「父、母、妻」為三族;亦有「父、子、孫」三族之說。秦末時期,丞相李斯和趙高就是被處以誅三族的先例。除了三族,更殘酷的還有五族及七族,當年燕國太子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燕國被滅之後,荊軻全家被處以「誅七族」的懲罰。

帶你細算古代“誅九族”酷刑究竟能牽連多少人?

秦漢以後,帝王也有「族誅」刑罰。據瞭解,在隋朝初,隋文帝楊堅廢除了「族誅」,但其子隋煬帝楊廣復行,更擴至「誅九族」。

「族」根源於氏族社會,有血緣關係的一群人通常稱為「族」,故「誅九族」者,即由一個人的死罪,擴充套件為家族成員的共同死罪,制度違揹人性。「誅九族」究竟是哪九族?歷史上都有不同說法,東漢經學文學家許慎《說文解字》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被處以者一族,即犯罪者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另及姑母和其兒、外甥、外孫。「母族三」指外祖父母、姨母與她兒。而「妻族二」即是岳父和岳母。也另一個說法就是,由被處以者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曾孫;橫推三從兄弟,這個也是《三字經》中,所說的「九族」。

也有說法指,「九族」是一個虛稱而已。對於中國文化來說,「九」是最高之數。所以這「九族」是概括的包含與之有親緣關係的所有宗支族系。換句話說,在古代九族之誅往往是施之於重大政治犯罪,一旦大獄煉成,只要是與犯罪人沾親帶故,都將受到無辜株連,目的是斬草除根。

帶你細算古代“誅九族”酷刑究竟能牽連多少人?

在歷史上,我們瞭解到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朱棣殺方孝孺,終被「誅十族」。

據明化文學家祝枝山的《野記》中載,當年仍為燕王的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了明惠帝帝位。當朱棣命令效忠皇室的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時,方孝孺寧死不從,更在詔書寫上「燕賊篡位」四字。朱棣怒以「誅九族」相脅,方孝孺大義凜然並訕笑似地說:「便十族奈我何!」朱棣便把其「門生朋友」歸入第十族,連同原來九族一併誅殺。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亦數以千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