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巴其他動物都有,為何人類卻沒有?不是不要,沒有必要!

人類是唯一沒有尾巴的物種,這或許是許多人的共識。這個對於大多數動物都存在的結構,為什麼唯獨人類不具有?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什麼,讓它們的尾巴沒有儲存至今。如今的人類還有必要再長出尾巴嗎?

尾巴其他動物都有,為何人類卻沒有?不是不要,沒有必要!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糾正一個觀點:並不是只有人類沒有尾巴。在脊椎動物中不是,哺乳動物中也不是。人猿總科的所有物種,比如長臂猿、大猩猩、黑猩猩等這些動物都是沒有尾巴的。它們無一不是人類的近親物種。那麼為什麼世界偏偏獨寵這些物種呢?

我們不如先來看看尾巴有什麼好處。豬牛羊的尾巴能夠驅趕蚊蟲,防止它們被肆無忌憚的叮咬;魚類的尾巴能夠提供動力,依靠擺尾推動身體前進;松鼠的尾巴可作降落傘減緩下落速度;孔雀則把漂亮的尾巴當作爭奪雌性的工具。

尾巴其他動物都有,為何人類卻沒有?不是不要,沒有必要!

不同動物的尾巴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然而大多數動物的尾巴都有一個共同的作用,保持平衡。拿靈長類動物舉例,它們經常在樹上爬來爬去,尾巴不僅能固定身體,保證不會跌落,也會在快速移動中保持住身體的平衡。

優勢既然這麼明顯,為什麼人類或者說人猿總科下的物種要選擇把尾巴退化掉呢?這還得要說到自然選擇,答案很簡單,沒必要。不用,留著就是累贅,既消耗能量有礙事,難道要留著過年?

尾巴其他動物都有,為何人類卻沒有?不是不要,沒有必要!

猿和猴在2500萬年前發生了分離,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尾巴退化大約發生在2000萬年前到1000萬年前之間,相比較大約5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其實在人類未出現之前的猿猴時代,尾巴就已經退化了。

尾巴退化的原因,首先要說到猿和猴不同的運動方式。猴子喜歡在樹上來回跳躍,尾巴的平衡就成了關鍵。對比猿類抓住樹枝搖擺到另一樹枝,猿類似乎對力量的要求更強烈一些。為何猿類不採用跳躍形式?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它們的體型太大。

尾巴其他動物都有,為何人類卻沒有?不是不要,沒有必要!

笨重的體型讓它們的身體承受不了那麼大的衝擊,因此只能另闢蹊徑,選擇其他的方向進行進化。因此猿類的尾巴不再有生存優勢,正如前面所說,如果食物匱乏,尾巴多餘的能量消耗就是生存最大的威脅。

時間再往後移,來到人類祖先所處的時代。由於直立行走人類的主要活動區域早已從樹枝轉向地面。體型和力量的提高,讓它們不再需要逃跑,而是選擇用武力保護自己,這時的尾巴反而有可能成為累贅。在打架過程中經常被抓住,成為致命弱點。

尾巴其他動物都有,為何人類卻沒有?不是不要,沒有必要!

不過,至於人類的尾巴為何不見,至今仍是謎團重重,大多仍然處於推論之中。當我們也看到生活中一些人類出現了返祖現象,長出了尾巴。另外人類在胎兒初期時都長有尾巴,在妊娠期31~35天時最為明顯。

當胚胎髮育成胎兒時,尾巴就會被身體吸收,退化成四五節融合在一起的尾椎骨。或許我們的尾巴基因依然存在,只是它被隱藏了起來,當外界環境改變的那一天,它又會再次表達出來,你覺得是否合理呢?

尾巴其他動物都有,為何人類卻沒有?不是不要,沒有必要!

往期回顧:

大猩猩不做力量訓練,肌肉卻很發達,為什麼人類不行?

把猩猩當人類撫養,能否進化出人類意識?這3個科學實驗或能證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大臉科學視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