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對於90後來說,“再來一瓶”的字樣應該非常熟悉了,以前在喝飲料之前,總是會先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有的幸運兒甚至一口氣中了6瓶,這種未知的驚喜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當然,一些飲料廠商也靠這種營銷模式大賺了一筆。

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再來一瓶”的活動幾乎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掃碼領福利,甚至還有全家旅遊的大獎,當然,這種大獎品的機率嘛,大家懂的。

事實上,最早做“再來一瓶”活動的並不是飲料品牌,而是青島啤酒。青島啤酒應該算是國內第一個使用這種營銷模式的品牌了,當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能站穩腳跟,青島啤酒推出了“再來一瓶”的活動,並且藉此翻身,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佔據了杭州50%的市場份額,還把本地品牌西冷收購了。

不過讓“再來一瓶”深入人心的還是“康師傅”飲料。要論市場規模,飲料自然是比啤酒大得多,當時康師傅的茶飲料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歡,在國內有不小的名氣。不過同期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原葉茶”,也有不容小覷的實力。

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在競爭下,為了能脫穎而出,康師傅在2009年啟動“再來一瓶”的活動,贈飲數量高達15億瓶,中獎率為20%,這意味著買10瓶就能中2瓶,這樣的活動力度讓很多競爭對手不知道如何“接招”。

看似是“賠本賺吆喝”,實則是“薄利多銷”,這種互動式營銷模式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就讓康師傅迎來營收大漲。據悉,2009年康師傅飲料營收增加了32%。

一個人中了一瓶就會想著中第二瓶,其他人在看到別人中獎後也會買一瓶試試,迴圈往復,消費者越來越多,銷量也在不斷上漲。這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比明星代言和廣告投放來錢還要快。

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幾年很多廠商都不做“再來一瓶”的活動呢?背後原因很現實。

套路越來越多,消費者興趣減弱

隨著“再來一瓶”活動的成功,不少廠商都看中了這一營銷模式,紛紛效仿,於是各種品牌都出現了“再來一瓶”。時間一長,這種新鮮感沒了,再加上中獎率不高,所以大家也不願意買單了。

廠家利益受損,投機分子牟利千萬

消費者的新鮮勁過去只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一些投機分子採取不正當的行為牟取暴利,損害了廠家的利益。

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事實上,兌獎的流程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對於個人來說,中獎後只需要拿著“再來一瓶”的瓶蓋給到商店就能兌換,但是商店要兌換的話,需要積累到一定數量才能交給經銷商,然後再由廠家進行統一的回收。

不過因為瓶蓋的生產技術含量不高,所以給了一些投機分子“鑽空子”的機會,他們直接生產已經刻有“再來一瓶”字樣的瓶蓋,然後找到中間環節進行兌換或者售賣,以此來賺得利潤,有的人甚至靠這種方法賺了千萬。

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當年紅牛廠家投放到市場中的中獎飲料只有1000萬瓶,然而最後回收了2000多萬枚中獎瓶蓋。關鍵在於這些損失只能由飲料廠家自己來背,不得已之下,“再來一瓶”活動慢慢消失,轉而被掃碼領現金紅包或者免費旅遊等不易偽造的新方式所取代。

原來在我們為“再來一瓶”沾沾自喜的時候,投機分子已經發家致富了,有這麼大的漏洞,也難怪這樣的活動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再來一瓶”還是挺值得回味的,你當年最多中了幾瓶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新業財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