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朝代官員很憋屈,有錢都不敢在外大吃大喝,稍不注意性命不保

“食色,性也”。無論百姓還是達官貴族,自古就會有很多鍾愛美食的“吃貨”,而且,這種人的本性是不能以階級等級來區分的。可在宋朝,偏偏有個禁令讓一些“吃貨”面對街上的美食只能“望洋興嘆”。

宋朝的經濟在中國歷史上是相當發達的,而且,很多科技都是在宋朝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大家熟悉的活字印刷術、渾天儀的發明。而且,宋朝的百姓民風很開放,百姓都很喜歡參與到經貿往來中,以此還出現了很多傑出的人才。這種氛圍下,經濟發展迅猛,不免會讓一些官員滋生腐敗的心態。

這個朝代官員很憋屈,有錢都不敢在外大吃大喝,稍不注意性命不保

為了在日常中就讓官員從腐敗的機會中隔離出來,宋朝的皇帝冥思苦想後,作出個讓很多宋朝“吃貨”官員非常頭疼的決定。宋朝立下規矩:“禁止官員出入街上酒館。”一旦發現,不僅會受到非常嚴厲的處分,嚴重的還會丟掉烏紗帽。

宋朝真宗時期,這種禁令成為朝中大臣們約定俗成的規矩,而且,貫徹執行的力度非常高。無論是大官還是小官,即使官職再高、和皇帝關係再好的大臣一旦觸犯禁令,都要受到懲罰無一例外。

比如:魯宗道。少年孤貧,生活於外祖父家。舉進士後,為濠州定遠尉,繼任海鹽縣令,後改任歙州軍事判官,遷秘書丞。天禧元年(1017年)為右正言諫章。官至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世稱“魚頭參政”。

這個朝代官員很憋屈,有錢都不敢在外大吃大喝,稍不注意性命不保

有一次他老家來了親戚,魯宗道就想:“自己畢竟是在京城當官,親戚從老家大老遠的來,接待的不能太寒酸。”於是,他就想鋌而走險。他喬裝打扮成普通百姓,在京城非常“高大上”的飯店仁和樓為親戚接風洗塵。可即使魯宗道穿著便衣,還是被當值的小官現場捉到。居然上報到了宋真宗。

這當然也是給了魯宗道面子,就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才沒有把魯宗道直接交給衙門查辦。宋真宗收到訊息後,氣的鬍子都歪了。馬上招魯宗道進宮,當面大聲質問:“你為何私入酒肆?”魯宗道滿臉的委屈,向宋真宗陳述了自己的難處。可是,皇帝即使知道他的難處還是左右為難,因為,即使皇帝赦免了魯宗道,他也可能會因此事被御史彈劾。

從這一個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不得入酒肆”的禁令在宋朝是多麼嚴厲,即使是和皇帝關係再好,執法時也不能含糊。

這個朝代官員很憋屈,有錢都不敢在外大吃大喝,稍不注意性命不保

其實,這種禁令不僅在官員中非常嚴厲,就是皇家自己也得嚴格遵守。江淮特產的糟白魚是非常好的滋補身體的食材,皇后想要做個糟白魚給皇帝補養。可是,好東西自然斷缺,在京城一打聽發現糟白魚已經斷貨。皇后無奈,後來,百般周折找到宰相呂夷簡的夫人讓她從老家弄來了幾條才做成了這來之不易的糟白魚。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宋時的“不得取食於四方”已經達到了從上到下的完全貫徹執行,即使貴為皇室之人也會嚴格遵守。

宋朝嚴禁官員出入酒館,一來是為了杜絕官員腐敗,二來也是為了廣開言路。這和當初宋太祖趙匡胤的祖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有關。其中,當初宋太祖是想發揮“朝陽大媽”似的全民監督的精神,讓百姓廣開言路,監督官員行徑乃至皇室作風,這樣才能保證宋朝不被腐敗的土壤侵蝕,世世代代發展下去。

這個朝代官員很憋屈,有錢都不敢在外大吃大喝,稍不注意性命不保

其實,中國古代的官員貪汙、腐敗一直是皇帝最頭痛的事情。這些人搜刮民脂民膏,導致百姓苦不堪言、名不聊生。一旦遇上了災年,百姓更無力支付各個大小官員搜刮的“份子錢”。這種情況就容易爆發農民起義,這也是歷代很多王朝覆滅的重要原因。其實,不讓下館子來規範官員腐敗都已經是非常輕的禁令了。

縱觀古代各個王朝,懲治貪汙腐敗最嚴厲的朝代要屬明朝。總結元朝滅亡教訓,重典治吏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總結了元朝敗亡的教訓,認為綱紀廢弛,官吏放縱,從而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了農民大起義,這是元王朝崩潰的主要原因。為此,他極力主張“立國之初,當先正綱紀”,用重典懲治“奸頑”。

這個朝代官員很憋屈,有錢都不敢在外大吃大喝,稍不注意性命不保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後,頒佈眾多法令,同時設立東廠、西廠、錦衣衛等機構,專門監督文武百官的活動。別說貪汙腐敗了,就連昨天和誰見面、吃的什麼、說了哪些,皇帝想要知道都會一字不落的獲悉到。這種監督不僅僅是其專門的機構有反饋的職責,就是普通百姓發現官員貪汙都可以現場拿下、壓去衙門。

而且,明朝的入刑門檻非常低,官員貪汙60兩銀子就可以入刑受罰。說起受罰,那不是一般的打幾十個板子能了事的,明朝懲治貪官汙吏的刑罰相當嚴酷,甚至,可以說是殘忍。剝皮、凌遲、挖心挖眼、剁手剁腳都是普通的。據史料記載,整個明朝殺掉的貪官汙吏總計約有16萬人。

這個朝代官員很憋屈,有錢都不敢在外大吃大喝,稍不注意性命不保

現在看來,和明朝比起來,宋朝用禁止官員下館子喝酒來約束官員的腐敗,已經是皇恩浩蕩、仁至義盡了。

參考資料:

『《邵氏聞見錄》、《避暑漫抄》、《明朝如何懲治貪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