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之蘇軾請教老父親

翻開中國歷史的畫卷,父子三人能夠在文學界同時擁有如此高的造詣,並不多見。蘇軾兄弟二人自然從小就深受其父的薰陶,一步步成長為才子。出身在富有文學氣氛的封建知識分子家庭裡的蘇軾,從小就對詩詞、曲賦特別感興趣。在他十歲那年的一個早春的夜晚,溫柔的東風吹拂著長長的細柳,溶溶的月色映襯著淡淡的梅花。蘇軾隨著父親在園中游玩,如詩的夜色開啟了蘇軾孩童時期的豐富想象力,他真希望能將眼前的美景如實地描述出來。但試了幾次,均未能盡如人意。於是,他向父親請教寫文章的秘訣。

名人故事之蘇軾請教老父親

看著蘇軾那稚氣的樣子,同時也深深被眼前夜景所陶醉的父親蘇洵,想了想對兒子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你能在這兩句中各添一字,使這兩句詩的意境更具有動態美,並且更有韻味嗎?”

蘇軾思索了一會兒,說:“前一句加個‘搖’字,後一句加個‘映’字,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行嗎?”

“太平淡,少韻味。再看看,再想想。”父親搖了搖頭說。

蘇軾又觀察了一陣,思考了一番,念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父親聽了,微微點頭說:“比剛才強了許多,但還不夠好。別急,一定要多多觀察,細細揣摩。”

蘇軾依照父親的吩咐,冥思苦想著。夜深了,微風輕拂,絲絲垂柳搖曳著身姿。月光透過細細的柳枝,若有若無。月影彷彿被篩碎,如乳的月色中,朵朵梅花也若明若暗。垂柳、月色、梅花融為一體,交相輝映。蘇軾看得出神,兩個字不知不覺間跳入他的腦海,他情不自禁地吟詠道:“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多美的句子!一個“扶”字,既繪出了楊柳的輕盈多姿,又傳出了春風的情意,一個“失”字,寫出了月色、楊柳、梅花相溶的意境,給人一種富有詩意的朦朧般的現實美。

父親聽了,連聲稱妙。他順勢啟發蘇軾說:“佳句妙語,看似出於自然,妙手偶得之。其實不然,不花費一番心血反覆琢磨是不成的。寫詩做文,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還要熱愛生活,善於觀察,反覆研究。這也許就是寫好文章的秘訣吧。”

蘇父的話不僅給了蘇軾寫作的訣竅,也給後人提供了技巧。要想提高寫作水平,不僅要向書本求教,還要學會觀察揣摩,向生活求教。最好的寫作素材都在自然生活中,這就需要有意地去挖掘、去創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