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醫」陳鏡合:溫膽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心悸案

「以案說醫」陳鏡合:溫膽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心悸案

「以案說醫」陳鏡合:溫膽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心悸案

▲陳鏡合 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2007年9月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顏某某,男性,51歲,2011年6月1日初診。

【發病過程】

患者2月前出現雙下肢水腫,氣促心悸,胸悶胸痛,活動後症狀加重,於外院就診時診斷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以地高辛、速尿、降壓藥等對症處理後,水腫已消,但仍活動後心悸氣促,生活難以自理,遂有家屬攙扶來陳師門診求醫。

【首診證候】

主訴:勞累後氣促心悸2月。

刻診:氣促心悸,心慌胸悶,活動後加劇,偶咯黃痰,無咳嗽,眠多夢,納般,二便正常。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既往史:高血壓、冠心病史。

查體:無特殊,心彩超示患者肺動脈重度高壓,二、三尖瓣輕度返流,心包少許積液。

【辨證論治】

中醫診斷:心悸。

辨證:痰濁痺阻胸陽、心虛膽怯。

治則:理氣化痰、開胸行氣。

處方:溫膽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

法夏10g、陳皮10g、茯苓15g、甘草5g、白朮10g、瓜蔞皮 10g、薤白15g、枳殼10g、竹茹10g、大棗10g、白蔻仁10g (後下)。

【隨診過程】

二診:2011年6月8日

服上方七劑,心悸氣促明顯好轉,能自行散步,尚夜寐夢多,前方加遠志10g再予七劑,西藥用藥方案不變。

三診:2011年6月15日

偶有心悸氣促,胃納轉佳,訴四肢惡寒,舌質淡苔薄白,脈緩。痰濁已化,衛陽不足,守前方稍作加減:

法夏10g、陳皮10g、茯苓15g、甘草5g、白朮10g、瓜蔞 10g、薤白15g、桂枝10g、黨參15g、黃芪30g、白蔻仁10g(後下)。

四診:2011年7月6日

已無明顯心悸氣促,患者訴自行登白雲山未見氣促心悸,四肢惡寒亦好轉,舌質淡苔薄白,脈緩。繼予四診方配合開心片調理善後。

【按語】

此患者初診時氣促心悸,一般活動明顯受限,心功能已達3級,經陳師中醫治療後,已可登白雲山,心功能已恢復至1-2級。患者心悸氣促本為心功能不全引起,西醫予強心、利尿、擴張血管降壓等處理,症狀理應好轉,為何此患者症狀一直沒有緩解?陳師認為西醫無法認識到痰濁對心得影響,而早在《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對“痰濁閉阻胸陽”已有詳盡之理法方藥,如瓜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瓜蔞薤白半夏湯等湯證。此患者就診時辨為痰濁痺阻胸陽,但已有化熱之勢,故投溫膽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痰濁得化,胸陽得振,則諸症皆平。

現時不少中醫生在治療心衰之中,往往類比西醫“強心利尿擴血管”的原則,認為心衰病人的中醫藥方劑均應“活血溫陽利水”,導致機械化用藥,失去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陳師在此病例的診治過程之中,並沒有死板地抓住“心衰必補、心衰必利”的教條指導臨床用藥,而是捕捉病機,辨證施治,該患者在痰濁得化後心衰的症狀便隨之好轉,說明中醫治療心衰不能簡單而機械化地套用用西醫原則用藥。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計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計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