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0℃實驗室實測,武漢冬季大橋掉冰凌找到解決方案啦!

零下40℃實驗室實測,武漢冬季大橋掉冰凌找到解決方案啦!

楚天都市報5月16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陳凌 武娜)今年1月的大雪後,武漢全城動員上路掃雪除冰的場面,市民們還記憶猶新。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斜拉索上掉落冰凌,砸中來往車輛的新聞,更讓不少司機心有餘悸。今天,楚天都市報記者從湖北工業大學獲悉,在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開發出一種可行性解決方案。

今天下午,武漢市今年第三場“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湖北工業大學專場舉行,這也是首場湖北省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專場活動。來自湖北工業大學的57個專案在漢落地實施,簽約總金額約34。5億元。在科研成果推介環節,一項名為“電熱法智慧主動路橋融雪化冰系統”的專案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簡單地說,該系統就像給路橋鋪上自動‘電熱毯’。我們事先在混凝土或瀝青路面下鋪設碳纖維發熱電纜,透過多個感應器蒐集天氣資訊,判斷道路壁常即將即將結華環立冰或積雪時,自動啟動加熱系統,從而達到消融冰雪的目的。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可透過手機APP監測。”專案負責人、湖工大土木建築與環境學院博導肖衡林教授介紹,電熱融冰在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推廣,我國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起步較晚。由該院課題組研發的這一系統,採用新型電熱材報傳腿料和導電路面材料,具有熱轉化率高、能耗低、環保性強、耐用時間長等特點,整體效能可提高10%-20%,造價及維護成本卻下降10%以上。

“此次簽約,我們將在前期合作基礎上,追加投資2600萬元,全面開啟市場推廣。”專案合作方、武漢邁克斯熱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向多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系統在高速公路上的安裝費用為每公里20萬-30萬元,相比動輒過億元的道路建設費用,及每年冬季除雪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和封路損失來說,投入成本極小,帶來的安全性提升卻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肖衡林還透露,今年1月武漢出現大橋掉落冰凌事故後,武漢市橋樑管理中心委託中鐵大橋局武漢橋樑科學研究院尋求解決辦法,該院聯合湖工大科研小組和邁克斯公司立即著手研究。今年3月,三方共同設計出幾套方案,此後來到湖工大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實驗室開始實測、除錯,最終於上週完成試驗,確定了一套可行方案。

零下40℃實驗室實測,武漢冬季大橋掉冰凌找到解決方案啦!

“與今天推介的‘電熱法智慧主動路橋融雪化冰系統’原理相同,只是佈線方式與施工工藝不同。”向多書介紹,該方案考慮在大橋鋼索與鎖套之間埋設發熱電纜,系統判斷有結冰隱患時自動開始加熱,確保不產生冰凌。“當然,最終是否採用這套方案,由武漢市橋樑管理中心決定。”

肖衡林介紹,電熱融冰技術已在湖北恩施南鶴公路、建始旅遊公路、內蒙神華煤礦及甘肅蘭州市小西湖立交橋、京滬高速沂蒙段等路段成功應用,政府部門也越來越重視這一技術,希望透過此次校企合作,讓該項科技成果在更多的關鍵路段早日得到應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