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不建議吃太多藥?受傷部位修復方式有這幾種

骨折也就是骨頭或骨頭結構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常見於兒童和老年人。大部分骨折只要經過科學規範處理就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只有少數患者會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不少患者為能促進病情恢復和減輕症狀而服用鈣片和其他藥物等。然而,醫生不建議骨折後吃太多藥,這到底是為什麼。

骨折後不建議吃太多藥?受傷部位修復方式有這幾種

骨折後為什麼不建議吃太多藥?

1、止痛藥

一般骨折後會有石膏繃帶來維持骨折復位後的正確位置,但骨折部位卻有劇烈疼痛,不少患者自行服用止痛藥,雖然能減輕疼痛症狀,不過止痛藥卻會影響骨折部位癒合。阿司匹林、芬必得以及消炎痛等都是常見的非甾體類止痛藥,其作用機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從而起到止痛效果。不過前列腺素減少會擴張骨折部位血管,減少區域性血流,延緩骨折癒合。另外,患者骨折後需長期臥床,由於運動量不足而減弱胃腸道蠕動能力,易出現胃腸道脹氣,導致胃腸道黏膜充血和水腫。若此時服用止痛藥物可直接刺激胃黏膜,輕則誘發胃潰瘍,重則導致胃出血或胃穿孔。

2、鈣片

大多數骨折是因為受到外傷引起的,並不是缺鈣。本身骨折部位會釋放太多鈣質,若盲目補鈣可加重腎臟所承受的負擔,誘發泌尿系統結石,所以骨折後不能盲目補鈣。

3、激素類藥物

骨折後不能服用激素類藥物,不然會影響骨骼生長,延緩骨折癒合;同時謹慎用抗凝血藥物,以免降低凝血酶活性,減少骨折部纖維蛋白合成,延緩骨折癒合速度。

骨折後不建議吃太多藥?受傷部位修復方式有這幾種

骨折後受傷部位是如何修復的?

第一步、肉芽修復

骨折後,骨膜和骨髓等多個組織損傷或發生斷裂,骨骼周圍小血管也受到損傷,使得血管破裂和出血,從而生成血腫。受傷後4~5個小時左右,骨折部位血液逐漸凝固;從骨折兩端開始成纖維細胞和毛細血管共同向血腫內生長,逐漸侵入壞死組織和血凝塊,新生血管和細胞不停的分裂來清除積血,促進肉芽組織生成。此階段應嚴格制動且固定好傷口,積極預防感染,減少出血量。

第二步、原始骨痂形成

骨折後6~10周內骨折初步癒合,此時可以考慮把外固定支架去除,不過不能太用力,不然會造成二次骨折。

第三步、成熟骨板

骨折後8~12個星期以內達到臨床癒合期,新生的骨小梁慢慢增加,排列也逐漸變得規則,此階段可逐步用力或負重。

骨折後不建議吃太多藥?受傷部位修復方式有這幾種

第四步、塑型期

此階段持續有破骨細胞吸收和成骨細胞生成,只要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骨折部位就能完全恢復,幾乎不會留下任何骨折痕跡。

溫馨提示

由此可見,骨折後不能隨意服用藥物,以免影響傷口癒合。骨折早期應保持患肢制動狀態,多注意休息,避免患肢負重活動;合理安排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和骨頭湯等能促進骨痂生成;骨折2~3周左右應適當的做簡單肌力和關節鍛鍊,逐步增加肌肉力量。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