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一家人是管教小孩無方,蹦蹦跳跳產生噪音,樓下鄰居多次理論、協調,但屢屢再犯;

一家人是“以暴制暴”,利用黑科技手段“震樓器”反擊。

來呀,互相傷害呀!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顯而易見,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憤怒積累,矛盾升級。從量變到質變,終於樓下鄰居又一次被樓上小孩的蹦跳噪音所激怒,憤然上門交涉,先爭執,最後演變成一場打鬥,各有損傷。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為此,樓下住戶把樓上戶告上法庭,最後各打三十大板(樓上多賠了一些),基本上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管各傷”。

樓上住戶並不服氣,提起上訴,認為樓下到自家發生衝突,屬於滋事,應從重處罰。且樓下住戶使用了“震樓器”,主動震動製造噪音,影響自己一家人。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二審法院認為如樓下住戶確實使用了“震樓器”,造成噪音,可以另行起訴。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什麼是“震樓器”,“震樓器”是一種振動馬達,使用時會發現較大的噪音,後來被“無良商家”當做“噪音反擊神器”販賣,為鄰里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做出了“貢獻”。

還有一種音響型“震樓器”,透過接觸樓板或者牆壁,把音樂無衰減地傳到樓上或牆壁對面,以提醒對方,“你吵著我了,我也會吵你的!”。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鄰里關係令人舒心。

只是相鄰之間,或多或少會產生矛盾、利益糾葛,如果處理不妥,鄰人就有可能成為仇人。

試想一下,兩家彼此之間新仇舊恨交織,又是低頭不見抬頭見,見面是多麼尷尬,這樣住在一橦樓裡,簡直是一種煎熬。

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處理鄰里關係的:

”我家倆娃平時嚴管,新搬來的鄰居還是寫了封信夾我車上,說每天早上我家孩子光腳走路影響他們家女兒複習,為此我專程去花店買了鮮花,用禮盒包裝了一塊白茶。大娃抱著花,小娃拿著禮盒去道歉。樓下特別不好意思,我給小姑娘說,如果週末你聽樓上有動靜,你直接上樓給弟弟說姐姐在複習你們不要跑。現在我家買了軟底拖鞋,要求在家必須穿拖鞋“

“我是個孕婦,樓上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子,從他們家搬過來以後各種裝修的聲音,電鑽的聲音,小孩玩彈珠的聲音,跳繩沒有一天停過,去說過一次消停了兩天,現在還是那樣。那家老人在帶小孩根本就不教育。”

“遇到不講理的鄰居,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今天下班回來發現一樓的鄰居,在花園裡,拿著錘子不知道敲什麼敲了一個半小時。勸他白天的時候再敲,別人下班了想要休息,她就破口大罵。說她在自己家的院子裡。不服你就也住在一樓,自己弄一個院子。還說這麼多人都聽見了,為什麼只有你說,別人都不長嘴呀?”

“我家樓上也是經常深夜,拖桌子,摔東西等等,響聲非常大,多次上門客客氣氣溝通,那戶人家不講理,我就買了一臺“震樓器”,晚上10點震20分鐘,凌晨我醒來撒尿,再震5到10分鐘,早上7點,我起床洗漱時開啟最大功率震動。週末休息,我只要出去玩,一開就是12小時甚至24小時,持續三個月。”

……

看來千家成戶各不同,但鄰里關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的秉性千萬種,相處著實不易,如何妥善解決鄰里矛盾,確實要看各人的大智慧。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以和為貴”是大原則,互諒互讓,互相理解才能處理好鄰里關係。

頂部